世界艺术IP大会打造全球艺术商业新生态 ——赋能万亿产业 共筑全球艺术新标杆
更新时间:2025-09-16 14:21 浏览量:1
世界艺术IP大会打造全球艺术商业新生态
赋能万亿产业 共筑全球艺术新标杆
2025年12月,创办30年的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将迎来战略升级,与全新发起的“世界艺术IP大会”联袂登陆广州。大会以“继往开来,艺术与新质生产力同行”为主题,定位“赋能万亿产业市场,打造全球艺术IP生态第一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与广州艺博会30年资源积淀,搭建艺术IP与实体经济的深度合作交易平台,推动文化IP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球艺术与商业融合提供“中国方案”。
作为国家文旅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大湾区重点文旅项目之一,广州国际艺博会始于1993年,原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30年的积淀让展会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核心艺术交流平台,高峰期单场展览面积超4万平方米,吸引500余家参展机构、20余万观众,单场成交金额逾7亿元,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呈现梵高、毕加索、赵无极、达利、草间弥生等国际名家展,龙美术馆两宋书画特展、陈逸飞“海上旧梦”油画展等重磅活动,积累了全球顶尖的艺术家资源与成熟的展会运营经验,为此次大会全方位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继往开来,艺术与新质生产力同行
世界IP大会定位“赋能万亿产业市场,打造全球艺术IP生态第一展”,核心是打通艺术IP从创作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大会策划总监曹云表示,平台将依托大湾区制造业、服务业全球领先优势,以及广州艺博会30年积累的全球艺术家资源、展会运营经验,搭建艺术IP与实体企业的直接合作桥梁,“让艺术IP从美术馆走进工业、商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我国文化IP经济加速崛起,2024年影视、潮玩等领域IP相关产业企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文化产业正从“内容创作”向“IP运营”深度转化,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在此背景下,广东艺时代文化集团联袂政府单位及中国创意产业协会顺势发起“世界艺术IP大会”,与广州艺博会同场同期落地,形成“艺术展览+IP孵化交易”的双轮驱动格局,正是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广州艺博会三十而立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布局。
【 五大主题特色 】
一、全球顶级艺术IP资源集聚
毕加索、草间弥生、龙家升等100余个国际著名IP参展,同时联动大湾区6万多家制造企业及服务企业,让单届触达受众超千万,形成“IP供给-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市场。
二、跨产业融合深度拓展
联合玩具、服装、珠宝、汽车、人工智能等大湾区优势产业企业,组织“艺术家+企业家”面对面缔约会,推动艺术IP与实体经济跨界融合。
三、专业与商业价值双保障
联合各大美术家联盟、8大美院及瑞士巴塞尔艺博会、威尼斯双年展等全球顶级艺术机构联合策展,发布《全球艺术IP产业发展白皮书》,为艺术IP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四、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
设立10亿元艺术IP孵化基金(本届邀请红杉资本、华夏基金、IDG等5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同时通过蚂蚁链、腾讯至信链实现区块链确权,提升IP交易效率,降低IP交易风险。
五、消费场景全面渗透
设置艺术IP创新商品的科技展示与场景空间等板块,推动艺术IP融入智能家居、文创产品、潮流消费等领域,培育艺术行业新的消费增长点,驱动艺术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为实现产业闭环,大会同期还将举办顶级IP版权拍卖,首届世界艺术IP颁奖典礼及品牌IP创新峰会等活动,构建“展示-交易-孵化-传播”全生态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计划在广州市内选定永久会址,这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多重红利。
大会组委会主任朱锐麟介绍:永久落户后将引入成熟的世界文化品牌IP,导入全球艺术资源与品牌企业资源;激活本地非遗与传统文化IP开发,同时盘活低效实体空间;引导参展企业设立区域IP总部,构建高端文化产业集群。预计可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每年贡献超千亿产值及百亿税收,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经济新增长极。
业内专家指出,广州艺博会与世界艺术IP大会的联袂,不仅是艺术展会的升级,更是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艺术IP与各企业的深度结合,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全球文化IP产业发展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中国引领、多元共生”的全球文化经济新格局。
据了解,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全球IP邀约、企业招商等进展顺利。未来5-10年,组委会将致力于把“世界艺术IP大会”打造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IP交易合作平台,成为文化领域的IP航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