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次艺术品保税服务应用场景劳动技能竞赛在徐汇举办
更新时间:2025-09-16 14:24 浏览量:1
摘要:创新领航 · 智汇保税黑色黄杨木框条以“燕尾榫”结构拼接固定,静电除尘滚轮对作品表面的灰尘进行吸附……9月15日,“创新领航 · 智汇保税”西岸艺术品保税服务应用场景劳动技能竞赛在上海徐汇区西岸美术馆成功举办。这是全市首次聚焦艺术品保税服务这一细分领域展开劳动技能竞赛,搭建技能人才展示与成长新平台,培育艺术保税领域的“工匠”。
据悉,本次竞赛由徐汇区总工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精神,联合西岸集团工会精心策划组织,旨在助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推动“徐汇西岸艺术品”保税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竞赛紧密结合西岸保税公司在艺术品全链条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场景,精准检验三大关键专业技能:艺术品修复与保护、海关新规下的艺术品申报效率,以及数字技术赋能的装裱技能。
在艺术品修复与保护展示环节,西岸保税艺术品修复师刘静文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通过“理论+实操”的生动形式,她完整演示了一件受损艺术品如何从“病害缠身”逐步恢复至“重焕生机”的全过程。其精湛技艺不仅清晰展现了修复工作的复杂流程,更传递出修复师对文化遗产深厚的敬畏与守护之心。
“以下哪项是1930年齐白石创作的绘画《秋荷》设色纸本立轴的海关税则编码”,在关务知识竞赛环节,选手们围绕艺术品保税通关的关键流程展开激烈比拼,在艺术品材质识别、商品编码归类、税则税率适用、报关单差错辨识等专业领域对答如流,展现了扎实的知识储备与高效的现场应变能力。
数字技术赋能的装裱环节,选手们全神贯注,将经验与匠心融入方寸之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木框拼接、无酸卡纸背板处理、低反射亚克力封装等全流程操作,全面体现其在专业材料使用、细节处理和审美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从效率、细节处理、作品质量到整体美感,他们将普通照片迅速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经过多轮紧张角逐,竞赛最终评选出“修复之星”“关务之星”和“装裱能手”三大奖项。来自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西岸美术馆等机构的专业评委高度评价此次竞赛。他们认为,在全市首次举办此类聚焦艺术品保税服务的技能竞赛,为这一相对“小众”但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学习与技艺展示平台,对促进行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以及整体水平提升具有开创性意义。
徐汇区总工会表示,此次西岸保税艺术品应用场景劳动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是一个新起点。未来将持续发动和组织多行业、多领域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深化“以赛促学、以学促练、以练增效”的理念,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构建切磋交流、精进技艺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劳动热情,夯实徐汇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