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雕塑艺术鲜活样本,提比略岩窟藏神话,残件还原帝王审美
更新时间:2025-09-16 14:21 浏览量:1
1957年意大利的夏天,泰拉奇纳到加埃塔的公路施工正紧锣密鼓推进,当工程队挖到斯佩尔隆加附近时,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勘察会揭开一座古罗马帝王秘境的面纱。
当时政府派考古学家朱利奥・雅科皮去检查施工路线附近的洞穴,8月23日那天,雅科皮在一个朝向地中海的岩窟里,发现了古代雕塑的遗存。
老实讲,这一发现打破了当地流传多年的“提比略岩洞有雕塑遗迹”的传闻,让这座沉寂千年的帝王行宫重新走进人们视野。
这座岩窟的主人,是公元14到37年在位的罗马皇帝提比略,不过这处行宫并非提比略所建,它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存在,之前有学者认为是提比略曾祖父的财产,后来证实这个说法不对。
提比略在位初期,对行宫进行了扩建,重点打造了这座岩窟,岩窟设计很特别,内部地面被改成圆形水池,周围布满以希腊神话中尤利西斯经历为蓝本的群雕,有的立在水中平台,有的刻在岩壁廊道上。
岩窟开口处还有个矩形露天水池,水池中央的小岛,据说就是提比略和友人举办宴会的地方,如此看来,提比略不仅追求奢华生活,还很注重将文化艺术融入日常休憩空间。
公元26年,一场意外改变了这座岩窟的命运,当时提比略正在岩窟里用餐,突然大量巨石从顶部滚落,不少宾客和侍者当场丧命。
还好近卫军统帅塞扬努斯用身体护住了提比略,让他得以脱险,这次事故后,提比略就搬去了卡普里岛,但岩窟并未立刻被废弃,一直用到8世纪以后,后来还被改作水神庙。
说实话,一座建筑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不同功能,也从侧面反映出它在当地的重要性。
再回到1957年的考古发现,当时除了雅科皮,还有个关键人物叫埃尔诺・贝兰泰,他是公路施工的负责人,本身对考古很感兴趣,还主动向雅科皮提出帮忙。
本来想跟着雅科皮一起勘察,可贝兰泰熟悉关于提比略在斯佩尔隆加的文献,没跟雅科皮打招呼就自己去发掘岩窟,还在洞穴中央的泥沙下找到一些大理石雕塑残件。
发现之后,他也没和雅科皮商量,就直接向考古机构报告了,这举动让雅科皮特别生气,觉得贝兰泰是“未经授权的开凿者”,很快收回了考古控制权。
其实站在两人角度看,雅科皮注重考古流程的规范性,贝兰泰则是出于对考古的热情,只是做法确实欠妥。
雅科皮在后续研究中,还闹过一个小乌龙,他在雕塑残件上发现提到古希腊雕塑家哈格桑德罗斯的铭文,就认为这些雕塑能和1506年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群雕仿作相媲美。
本来想借此凸显发现的价值,可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个猜想是错的,这也提醒我们,考古研究不能仅凭单一线索下结论,还得经过多方面验证。
随着更多雕塑残件被发现,修复工作提上日程,考古学家巴尔达萨尔・康蒂切洛和雕塑家维托里奥・莫里埃洛接手了这个任务,面对6000多件残件,他们一点点清理、比对,最终还原出四部群雕作品。
其中“尤利西斯刺瞎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群雕保存相对完好,尤利西斯头戴“皮琉斯”帽,须发张扬的样子,展现出古罗马雕塑的精湛技艺。
另一组“尤利西斯遭遇斯库拉”的群雕破损较严重,只剩部分残件,但从残存的舵手造型和上色痕迹,仍能看出当时雕塑的艺术风格。
修复完成后,又出现了新问题,雅科皮想把雕塑残件带回罗马,斯佩尔隆加居民坚决反对,甚至向前来搬运的工人扔泥巴球。
居民觉得这些雕塑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应该留在原地,最后意大利政府考虑到民众意愿和文化传承,决定让雕塑留在斯佩尔隆加。
1963年起,这些雕塑就在当地国立考古博物馆展出,博物馆离岩窟原址很近,游客参观时既能看到雕塑,又能感受岩窟的历史氛围。
毫无疑问,这样的安排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
提比略岩窟从古罗马帝王的行宫,到被废弃、改作水神庙,再到近代被考古发现、修复保护,跨越了两千多年。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承载古罗马历史文化的载体,那些雕塑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也反映出帝王的审美偏好。
而考古过程中的种种故事,以及当地居民对文化遗产的守护,也让这座岩窟的历史更具温度,如今,它静静矗立在斯佩尔隆加,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古罗马的传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