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乱世出神品|明末清初的瓷器为何在困境中登上艺术高峰

更新时间:2025-09-16 14:25  浏览量:1

王朝崩解,战火连天,却意外地为景德镇的瓷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本次北京大羿2025年金秋拍将呈现多件明末清初时期的佳器,期待各位藏友于9月17日莅临预展现场观摩、赏鉴。

17世纪——明万历末期至清康熙早期的这一个世纪里,无论在中国或世界范围,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历史书上记载的明末清初,是一段充满血腥与混乱的时期。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清军入关……一连串战乱让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切似乎都应该指向文化艺术的凋零。

然而,当我们审视那一时期的瓷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青花瓷发色空前艳丽,纹饰充满文人意趣,器型大胆创新。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悖论:为何在最坏的年代,反而诞生了最好的瓷器?

答案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在困境中交织碰撞出的结果。

在明代中前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由官窑主导,“匠籍制度”将优秀工匠束缚在宫中,为皇室烧造瓷器,产品风格严格遵循宫廷审美,追求的是庄重、规整和程式化。然而,明末的动荡彻底击碎了这一体系。

朝廷对景德镇的控制力急剧下降,官方订单锐减,甚至一度停烧。这反而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些原本服务于官窑的顶尖工匠,获得了人身与创作上的双重自由。

他们流入民间,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于是,我们看到了明崇祯 青花高士图笔筒这样充满文人气息的作品。它不再是皇家的符号,而是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工匠们不再需要严格遵守官样,可以大胆地从绘画、版画、小说中汲取灵感,题材变得异常丰富,人物描绘也更加生动飘逸。

LOT136

明崇祯

青花高士图笔筒

尺寸:高14.5cm

出版:即将出版于《笔端万象—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 山水人物·翎羽瑞兽篇》,中海巨门文化,文物出版社,2026年

作为文房清玩之一的笔筒,于此时期突破传统材质的局限,以瓷为胎,开始大肆烧制,并且纹饰题材刻意迎合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需求。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水平与鲜明的文人、文化意趣。

本品直口,筒腹,平底。足底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腹部以青花通景绘高士图,画面苍松巉岩下,几名高士席地而坐,各持杯盏,一派悠然自在之情,尽现于其中。林间还有童子弯眉笑目,从旁伴侍。高士神态谦恭,眉宇间可见敬重情操之意。整幅画面构图严谨,画意浓郁,文气斐然,堪称崇祯丹青妙品。

高士图

高士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并非单纯的人物或山水描绘,而是承载了千年中国文化中对人格理想、处世哲学与精神家园的追求。对当时的文人而言,真正的归隐山林 或许只是奢望(需承担家庭责任、生存压力),但通过绘制或欣赏高士图,他们可以在纸上实现一次精神归隐。于是,我们看到了明崇祯 青花高士图笔筒这样充满文人气息的作品。它不再是皇家的符号,而是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

许多文人在乱世中仕途无望,转而将精力与财力投入到文化生活之中,定制文房用品成为他们寄托情怀的方式。这一思想变迁直接体现在瓷器上,如上文所说,许多失意文人或寒门画家亲自参与瓷器的纹样设计甚至绘制,将纸墨上的笔情墨趣带到瓷胎上。

外壁以青花通景描绘十八学士于庭院间会友听琴、观书品画、赏景弈棋等场景,人物的年龄、衣饰、神态各异,但都刻画生动,极为传神。工匠通过青花分水工艺,以浓淡色阶区分表现物件的光影变化,使画面仅着一色,却仍具极强的表现效果,如人物的衣褶、面部表情,以及庭院中的竹石卉草等,都通过青花料的浓淡变化表现得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左右滑动查看-

LOT142 清康熙 青花十八学士人物诗文笔筒

康熙青花十八学士人物诗文笔筒是康熙朝青花瓷中的精品,画面不再以人物为唯一核心,而是将人物与山水、园林、文房器物融合(如吴历《十八学士图》中,文人置身于水墨山水间),形成“诗、书、画、印”一体的格局。这是文人画“以画寄情”的典型特征,让“十八学士图”从题材画升级为抒情画。

左:上海博物馆藏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笔筒

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笔筒

明 . 熊大木著 明万曆

《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

四十八年武林藏珠馆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

此外,各类画谱、画集的刊行则为工匠们传递了当时许多一流画家的风格与面貌,例如《方氏墨谱》《程氏墨苑》等出现,更为工匠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明晚木刻版画的印制中心徽州,距离景德镇不过三四百里之遥,宋元以来,两地经济联系密切,往来一直频繁,故此时景德镇窑业之发展,借鉴与摹仿木刻版画,更有近水楼台之便。

02

MING MUO QING CHU

文人审美与市民文化的融合

窑业工匠们从上述各类图书中汲取营养,学习、摹仿并演绎以刻本为媒介所传递的各类图像及相应的绘画风格,使景德镇瓷画与当时诸多流行文化链接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时兴戏曲在瓷器上的延展。实际上,将戏曲、平话等文学故事情节饰画于瓷的做法前朝已有,但从未有明末清初瓷器这般大规模的运用。

因此,大量的戏曲故事、帝王将相、名贤典故、佛道传奇等纷纷登场,成为各类瓷器的图画主题。工匠对书籍粉本并非简单的摹仿,而是参考其场景与角色设计,结合传统的瓷绘经验,重新构设图画,以适应不同瓷器造型及尺寸。其成熟化与规模化的程度,不禁令人怀疑,彼时景德镇是否有为瓷器设计稿样的专职画师存在。

明崇祯 青花《红拂记》人物故事图笔海 和 清康熙 青花“李世民战尉迟恭”图碗,如同当时的“连环画”,将大众喜闻乐见的英雄传奇和爱情故事绘于其上,充满了戏剧性和叙事性,生动反映了时代的脉搏。

LOT140

明崇祯

青花《红拂记》人物故事图笔海

尺寸:高19.4cm;直径20.5cm

记录:北京翰海,2016年6月5日,编号2864

笔筒腹部以青花通景绘人物故事图,画面以厅堂高阁、蕉叶山石及流云等为背景,布局疏密有致,主体人物突出,笔法细腻,人物描绘栩栩如生。 本品所绘人物故事情节,应取材于明人张凤翼《红拂记》中“李郎神驰”片段。

-左右滑动查看-

LOT140 明崇祯 青花《红拂记》人物故事图笔海

如文中所载“本谒侯门冀托名,红颜顾盼笑颜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隋末天下大乱,李靖欲报国立功,故去拜谒西京留守杨素,但杨素自感年老而使李靖倍觉失望。时红拂女为杨素家妓,中意李靖英才,遂与其私奔。二人离开长安后途中偶遇虬髯客张仲坚,张倾家资助李靖投靠到李世民门下,辅佐其成就功业。笔筒所绘故事正是李靖去拜会杨素时,与红拂女初次见面的情景。

清康熙 青花“红拂记李靖见杨素”故事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红拂传” 图棒槌瓶

故宫博物院藏

LOT644

清康熙

青花“李世民战尉迟恭"图碗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直径20.7cm

出版:《浮生百态——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青花人物篇》,2023年11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页345,编号103

展览:“浮生百态——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青花人物篇”,2023年,中海巨门文化

碗敞口曲腹,碗身绘制古代武将征战的场景。碗身所绘画意为隋末唐初“尉迟恭战秦王”之典故,神采英毅小将为大唐秦王李世民,虬髯凶面持单鞭者为尉迟恭,神色焦急一路飞驰者为秦叔宝,整器画面描绘的是隋末群雄纷争,李世民在柏壁大战时收服尉迟恭的故事。

明末清初之际,江南地区市民阶层兴起,他们对家具服用等“长物”所需甚奢,“以天巧人工,徒为传奇耳目之玩”,因此这一时期诸多绘制传神、雕镌精美的书籍版画面世其中以“三国”“说唐”等传奇演义居多,征战场面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晚明学者王世贞言:“古今传奇行于世者靡有不图。”其中人物形象“文图并茂”,被具象描绘于书瓷之上,广为流传。

03

MING MUO QING CHU

市场需求的变革

BEIJING DAYI GOLDEN AUTUMN AUCTIONS 2025

乱世中的经济凋敝是事实,但人的基本需求和商业逻辑并未消失,只是发生了转变。17世纪正是中国瓷器风靡全球的时代。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的商人依然带着白银来到中国,寻求精美的瓷器。面对这块“蛋糕”,景德镇的窑工们必须拿出最好的产品参与竞争。明崇祯 青花锦地开光戏珠龙纹案缸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其繁复的锦地纹和充满动感的龙纹,极有可能是为了迎合海外市场对“中国风”的想象,展现了极强的设计感和竞争力。

龙首怒目圆睁,目光锐利地直视腰间火珠,须发随风飘扬,每一根线条都透着张力;龙纹周围点缀着云纹与火云,云纹轻盈飘逸,火云热烈奔放,与矫健的龙纹相互映衬,让整个画面更显生动。所绘龙纹虽线条粗犷,却丝毫不失威严,仿佛下一秒便要破壁而出,尽显气势。

明末景德镇制瓷业面临巨大挑战:原料价格飞涨,技术工人流散,市场需求变化。但正是这些挑战,催生了工艺上的创新突破。康熙斗彩人物故事图鼓形罐则体现了釉上彩技术的进步。斗彩需先高温烧制青花,再填彩低温复烧,工艺复杂。斗彩始于明代,清代张九钺《南窑笔记》“彩色”条载言:“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清康熙

斗彩人物故事图鼓形罐

尺寸:直径17.1cm

罐作鼓形,形制罕见。全器白釉,以斗彩为绘。颈胫处环绘鼓钉形图案。器身环绘人物图案,文士相貌轩昂,身姿挺拔。旁有清丽仕女,环鬓高耸,衣绿裙黄,一旁荷塘清趣,触景生情。一幅安逸随和的庭院小景呼之欲出。本品胎白质坚,所施斗彩釉面光滑细腻,釉色清雅,且胎釉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青花幽靓雅洁,彩料绚丽清新,画笔生动,娇丽无匹。

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斗彩人物图罐

右:北京翰海 2006 年 1 月 15 日,编号 1352,成交价 352,000 RMB

康熙斗彩人物故事图在艺术表现上极为出色,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动作细腻,身着古朴服饰,衣纹褶皱自然流畅。背景中的山水有远近层次,建筑显古朴韵味,花草含生机活力。同时,常采用开光技法,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等形状的空间,在其中绘制主题图案,与周边的辅助纹饰如青花缠枝花卉等相互呼应,使整个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明末清初版画的刊印是根据画稿镌刻,而画稿往往由文人画家、职业画家如仇英、陈洪绶、丁云鹏等创作,他们自身具有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质是一般画工所不能比拟的。在以版画为粉本创作的过程中,瓷器绘画匠人的艺术品位获得了跃升,同样也促进了瓷器装饰艺术水平的提高。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