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网评】楚韵流光映大江!以艺术之笔绘就文明新画卷
更新时间:2025-09-16 14:36 浏览量: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于9月12日在武汉盛大启幕。本次艺术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紧扣“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主题,旨在通过整合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优质文化资源,打造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更好地展示长江文明、讲好长江故事,为湖北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升湖北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以根脉之深,铸使命之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唯有坚守文化传承之初心、勇担文明赓续之使命,方能让千年文脉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从精心策划的12项主题活动,到整合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优质文化资源,这场盛会不止是艺术的展演,更是一次对长江文明的深度溯源与创新传播。它以艺术为纽带,串联起长江沿线的文化脉络,让不同地域的文明瑰宝在此交相辉映;以科技为羽翼,打破传统展示的时空边界,让古老文化在数智赋能下焕发新生;以文旅融合为内核,激活地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这座以长江为底色打造的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不仅充分彰显了武汉作为楚文化核心发祥地的厚重底蕴,更助力湖北在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稳健前行,让文化的磅礴力量,成为湖北担当国家战略支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以天地为台,演古今之韵。“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虽往古,其韵常新。” 文化的传承从非固守陈规,唯有以创新之姿打破形式边界,方能让文明在交融中焕发新生。本次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呈现形式上的创新,堪称一场“长江之上的文化盛宴”。9月12日晚,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江面化为一个天然舞台,8艘船只携璀璨烟花点亮夜空,1000架无人机与烟花共舞,4000架无人机则化身“空中画笔”勾勒长江文明图景,创新性地打造出江岸—江面—天际“江水共长天一色”三位一体的展演空间,让天地江河都成为文化表达的载体。本次长江文化艺术节中,不乏鲜明生动的楚地元素,楚地的千年乐韵,因数智编钟的演绎而鲜活;长江的动人故事,因裸眼 3D 的呈现而立体;传统的文化底蕴,因科技手段的赋能而璀璨。当现代科技与楚式青铜礼器的厚重、楚辞浪漫的意境相遇,当传统乐律与光影艺术碰撞,这场展演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更是一次古今对话、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让长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也为全国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活水之浚,彰楚韵之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地域文化是长江文明的 “源头活水”,唯有深耕地域文化根脉,方能讲好兼具深度与温度的长江故事。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武汉在此次艺术节中始终坚持将“楚韵”文化融入细节。数智编钟的设计灵感源自曾侯乙编钟的青铜肌理,无人机光影秀里能瞥见盘龙城遗址的城垣轮廓,裸眼3D演绎中藏着《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的浪漫意象。“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场盛会没有将楚文化束之高阁,而是让其与长江文明的宏大叙事相融合,既展示了长江流域的多元文化风貌,又凸显湖北武汉的地域文化标识。它以“展示长江文明、讲好长江故事、塑造湖北形象”为目标,让观众在震撼的视听体验中,既能感受到长江作为“母亲河”的包容与壮阔,也能读懂武汉这座城市从楚地走来、向未来走去的文化自信,更让世界看到湖北在守护文化根脉、推动文明互鉴中的担当与作为,为全国地域文化与流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树立了榜样。
本次长江文化艺术季的成功举办,既是湖北在文化领域的一次精彩亮相,更是对长江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与弘扬。它以文化为桥梁,串联起长江流域的历史记忆、当代实践与未来愿景,让奔腾千年的长江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它不仅为湖北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以其创新性、代表性的实践,为全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立足新起点,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必将继续勇担文化使命,深耕长江文化沃土,持续推进长江文化高地建设,让长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耀眼的精神标识,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坚实的湖北力量、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