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著名表演艺术家去世!《孽债》《情深深雨濛濛》《蜗居》……
更新时间:2025-09-14 17:26 浏览量:1
昨晚刷手机,突然跳出“国民奶奶走了”六个字,我愣了半分钟。9月13号,上海,96岁的陈奇老师安安静静地离开。
脑子里第一反应是:那个在《情深深雨濛濛》里给依萍递糖、在《蜗居》里骂海萍“心比天高”的老太太,以后只能在回放里看见了。
她到底带走了什么?
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我最早记住她,是小学暑假重播《十六岁的花季》。
她演欧阳严严的奶奶,一边剥毛豆一边唠叨“读书读傻了”。
那会儿我嫌她烦,现在才懂,她把上海老太太的精刮、心软、嘴硬全揉进一句句碎念里。
后来看《孽债》,她拄着拐杖追下乡知青,跑两步就喘,喘完还骂“小赤佬没良心”,眼泪鼻涕一把抓,我居然跟着屏幕一起哭。
她演的从来不是“慈祥”俩字那么简单,是活生生的烟火气。
听说她年轻时是播音员,1949年5月27号凌晨,她用嗓子喊出了“上海解放了”。
我特意去找那段录音,沙沙的电流声里,她的声音脆得像刚切好的青萝卜。
谁能想到,三十年后,同一张嘴又在《夺子战争》里骂媳妇“狐狸精”,把观众气得跺脚。
她不怕被骂“怪老太”,只怕角色不够真。
她说“爱角色胜过爱自己”,我信。
拍《红十字方队》时,她72岁,冬天穿单衣躺雪地,冻得嘴唇发紫,导演喊“过”,她还哆嗦着问“要不要再来一条”。
2023年白玉兰颁奖,她拄着拐杖上台,全场自动起立。
她没讲大道理,只说“演员要热腾腾地活,角色才能热腾腾地演”。
台下年轻演员哭得比她还凶。
那天我正好在后台做志愿者,看见她下台后偷偷揉膝盖,转头又跟曹可凡开玩笑“侬今朝领带颜色太嫩”。
她永远在“人”里打滚,不肯端架子。
她教过上戏的学生怎么“用皱纹演戏”,也跑去社区小剧场给票友讲“台词要像开水烫青菜,一焯就熟”。
她编的教材里夹着糖纸、车票、戏票根,说“生活才是最大剧本”。
我表妹去年考上上戏,第一课老师放的视频就是陈奇90岁示范“咳嗽三声,每声都不一样”。
她没孩子,学生就是她的“孙子孙女”。
朋友圈今天刷屏的悼词里,十条有八条写着“陈奶奶教过我”。
现在她走了,热搜上挂着“国民奶奶”,点进去全是剧照。
我忽然明白,她留给我们最狠的东西,不是奖项,不是角色,是那种“死也要死在舞台上”的疯劲。
她让“老太太”三个字不再是背景板,而是能扛事、能骂人、能爱人的主角。
以后影视剧再找奶奶角色,演员心里都得咯噔一下:陈奇这关怎么过?
人走了,戏还在。
下次重播《蜗居》,听见她骂“做人不要太贪心”,我会记得这是她用一辈子攒下的底气。
戏剧界少了个丰碑,我们少了个奶奶。
但老太太早就说过:“角色不死,演员就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