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水墨何以当代”的深刻对话·走进“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

更新时间:2025-09-16 16:49  浏览量:1

在当代水墨艺术的历程中,邹明是一位探索者。他的创作,既扎根于传统水墨的精神土壤,又大胆融入工业材料与自然物质,形成一种具有强烈当代意识与深度的视觉语言。此次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不仅是对他艺术生涯阶段性的总结,更是一次关于“水墨何以当代”的深刻对话。

邹明的艺术格外令人震撼的,是他对“材料”的敏感与重构能力。他将铁锈、泥土、纸张肌理乃至化学痕迹纳入水墨系统,使作品超越了传统“笔墨”的范畴,进入一种物质与精神交织的复合状态。这种跨媒介的实验,不是简单的材料拼贴,而是对水墨本质的再追问:水墨是否仍只是一种东方意境的载体?邹明以实践回应,水墨可以是一种“活的介质”,在与铁锈的渗透、与泥土的融合、与时间的对抗中,完成自身的涅槃。在“都市水墨”系列中,他以水墨重构工业文明的废墟,钢筋、塔吊、厂房在墨色与铁锈的交织中既苍凉又充满张力,仿佛在灰烬中埋藏着新生的火种。“水乡”则一反传统江南的婉约,以斑驳、流动、朦胧的肌理,捕捉一种即将消逝的文化记忆,在水墨的浸润中完成从消退到重生的转化。“水墨万象”更进一步,进入抽象与精神的层面,材料在此成为语言的延伸,水墨与铁、土、纸的对话,近乎一种哲学式的冥想。而“大漠胡杨”则是艺术家的精神自况——胡杨千年不朽的生命力,与水墨的皴擦、泼洒相呼应,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

邹明的艺术,始终贯穿着一种“涅槃”的意象:毁灭与重生、传统与当代、物质与精神、具象与抽象,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他的画面中达成和解。他不是在拒绝传统,而是在拓展传统的边界;他并非在模仿西方,而是在东方的美学根基上生长出新的语言。他的作品让人看到,水墨依然具有强烈的当代表达能力,关键在于艺术家是否具备将其推向极限的勇气与智慧。邹明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验意义。他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水墨语法,更提示我们:艺术的“重生”并非脱离历史,而是在传统的灰烬中重新辨认火种。他的铁锈是时间的诗,他的水墨是生命的痕,他的画面是一场永不停息的燃烧与冷却。在此意义上,“涅槃重生”不仅是一个展览的主题,更是邹明艺术的精神写照。他的作品让我们相信:艺术永远可以在腐蚀与消散之中,找到重生的可能。

文/王绍强,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25年9月于广州)

展览现场

画家简介

邹明,1955年生于安徽,1983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曾任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山画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深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多次入选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第九届全国美展,三件作品分别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综合绘画、壁画,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东方水墨”中国当代水墨画展(美国纽约、意大利弗洛伦萨)等国内外画展,曾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铜奖一个,优秀奖三个,“欧洲艺术家联盟”颁发的“欧洲艺术奖”,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奖,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自1991年起先后赴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并赴美国、欧洲英国、捷克等七国、澳大利亚、印度、埃及等国家参加联展和艺术考察,2002年、2015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深圳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出版个人画集和专著:《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邹明》《从江南到深南》等十余部。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