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舒卷——徐惠泉艺术作品展 ”亮相无锡江阴美术馆
更新时间:2025-09-16 16:57 浏览量:1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与时舒卷——徐惠泉艺术作品展”于2025年9月10日在江阴美术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与时舒卷”: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其含义深远,意思是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而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与时舒卷”表示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化和潮流,它强调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在艺术创作中,则象征着艺术创作要顺应时势,笔墨当随时代,徐惠泉探索“墨”与“彩”的视觉表达,就是顺应时势的新语言。他试图用“融合”的方法寻求中国画在现代转型时期的一种“蜕变”之路。本次展出徐惠泉不同时期创作的188幅中国画作品,并紧扣对“与时舒卷”的阐述来思考和探索艺术变化和发展的本质,剖析艺术生命的美学价值,探究其艺术创作的初心。
展览作品以《忆江南》《如梦令》《声声慢》《满庭芳》《在人间》五大版块的衔接串联,从拟古至绘今,在时间的流变中探寻徐惠泉中国画创作“写意”、“写神”、“写心”的现代艺术之境界。
徐惠泉以独创的墨彩的艺术语言而立名于世,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面貌,这得力于他学古而不泥古的独立学术修为。在与传统的传承与碰撞中,找寻到属于自己在当代呈现的语言符号。早期的《春江花月》中艳女们的冰肌玉肤、《荷塘情思》中俏女们的朱唇丹指、《往事》中执扇女子的红袄、《晨妆》中梳发闺秀的裙裳,清丽工整、色彩斑斓、墨不碍色;至后来工写并重、浓淡有致、色不碍墨的《孤松盘曲》《疏枝横斜意自芳》《听风》《箫声远》《山色澹生秋》《听泉》等表现竹林隐士的豁然抒怀之意,表达着自律而又怀古的高士风度等诸作,看似一气呵成、漫不经心,实则锦心绣口,意匠缜密;再至“文艺为人民服务”越过繁杂的生活表层,将人物形象的投射与情感复杂的变幻相结合,凸显出人性质朴的《人物写生系列》。他的作品重工笔,亦重写意;重状物,亦重抒情;将工和写,状物与抒情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追求一种含而不露、自在空灵、韵味悠长、娴静恬适的画风。观赏徐惠泉的人物画,纵然是那些怀古、怀旧、怀人、怀乡的作品,亦在婉转徘徊、迷茫凄婉之中,越发活泼开朗、生气勃发。观者也可以通过本次展览更深入地感受到徐惠泉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愫。
作品赏析
忆江南(高士系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谓高士,就是有学问、有修养、有品格、有风度的文人士大夫,历代画家画高士,皆为精神寄托、立身之镜。在此板块作品中,徐惠泉不仅寄托了怀古的思绪和对江南高士精神的咏叹,更有一种对历史的秉心扣问,对先贤的至情怀想。高士亦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画家的生活态度,他以此抒怀胸中豁然之意,表达着自律又有秩序的精神态度。
《林泉高致》235cm×735cm
纸本水墨2021年
《蕉竹雅兴》120cm×240cm
纸本水墨2024年
《寒山拾得图》180cm×95cm
纸本水墨2024年
《清泉石上流》124cm×247cm
纸本水墨2025年
如梦令(墨彩系列)
墨的运用,浓墨透明,淡墨水润,把他画面中散逸的浪漫主义的诗性和水墨的韵味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使他的画面中呈现出一股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毫无疑问,用色是徐惠泉先生艺术特色的另一个亮点,石青、石绿与胭脂、朱砂等不多的颜色却构建起徐惠泉先生独特韵味且极具江南诗性的色彩体系,并最终形成他独特“墨彩”的语言特色。欣赏他的画时脑子中便会顷刻浮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极具色彩感的浪漫情景,也会似乎隐身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情画境,虽只是简单的石绿、桃红,却轻易的把观者带入到了充满梦幻画意的江南。
《清风世家》180cm×180cm
纸本彩墨2007年
《花之梦》168.5cm×178cm
纸本墨彩2009年
《苏绣》188cm×178cm
纸本墨彩2014年
《温馨港湾》212cm×170cm
纸本墨彩2019年
声声慢(风景系列)
苏州园林造园讲究虚实相生。徐惠泉的园林写生作品,更是江南文脉与现代笔墨的深度交融。他生于苏州枫桥镇,自幼浸润于寒山寺周边的园林意境,更赋予其对江南美学的独特感知。其笔下园林突破传统形制,以“墨彩互衬”为核心,浓墨如网师园涵碧泉般通透,淡墨水润似沧浪亭溪水,达成“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和谐境界。墨,在他的画面中代表着空,这种空不仅意味着画面的深境,而且也是画面显现的水墨意蕴。这种艺术风格源于其“写生立骨”的创作理念。从《我的写生日记》对劳动者的鲜活刻画,到园林写生中对自然野趣的捕捉,他始终以笔墨为媒介,在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心”与当代艺术的现实观照间架起桥梁,最终让园林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与哲学思考的精神场域。
《狮子林写生》60cm×60cm
水墨纸本2021年
《昊园写生之三》68cm×68cm
宣纸软卡水墨2022年
《安吉大溪藏龙百瀑泉》60cm×60cm
宣纸软卡水墨2024年
《矿区人家》60cm×60cm
宣卡水墨2024年
满庭芳(仕女系列)
“锦绣妆容犹胜花,美丽佳人比玉纤。”在画家的心中对“美”的理想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在《满庭芳》板块,《草木知春》《春消息》《小园春信》等大幅作品描绘中,女子的衣衫、荷叶、丛竹、屏风等沉浸在统一的色调中,也生发在冷暖交融的色调微妙变化中;红色有深红、浅红、红黄、红橙,绿色有深绿、浅绿、淡绿、墨绿,再配以造型结构处复勾的金色线条,呈现出似有若无地一种光感,使得画面富丽而不艳俗,明快而不轻佻,厚重而不板滞。
《采枇杷的少女》95cm×48cm
纸本水墨1989年
《汲水图》95cm×48cm
纸本水墨1989年
《箫声远》68cm×68cm
纸本水墨2009年
《摇春》68cm×68cm
纸本水墨2015年
在人间(人物写生系列)
徐惠泉以单纯而原始的叙事方式记录着身边普通的人物,他们既熟悉又陌生。这是一份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更是越过繁杂的生活表层,将人物形象的投射与情感复杂的变幻相结合,凸显人性的质朴。《人物写生》系列:毛沟村的东乡族村民、草原上驱马归来的维族小伙、雄安新区工地上的吊车司机、训练场上的消防战士、中石化南化厂的女工程师、姑苏镇湖的刺绣艺人、苏州科技大学的大学生等,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而写生正是寻找这些故事的过程。清人沈宗骞论及人物创作时曾言“吾所谓活法者,正以天下之人无一定之神情,是以吾取之道亦无一定之法则,学者参此而有得焉”,也就是讲千人千面,个性不一,这正是人的“神”之所指,故而画者应将技法藏匿于内容,笔墨追随时代的步伐,发乎本心,将众生万象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记录着这人世间的真。
《朱哲慧》53cm×38cm
素描纸水墨2025年
《老石旦煤矿技术员》53cm×38cm
素描纸水墨2025年
《蒙族马头琴演奏家》53cm×38cm
素描纸水墨2025年
《吉奥尼酒庄葡萄采摘工》53cm×38cm
素描纸水墨2025年
展览以“词牌”作为分版块形式搭建空间,配合灯光、墙色呈现不同的故事篇章。以高士系列《忆江南》作为版块的开场,开启咏叹高士精神的怀古、洒脱之旅,再以《如梦令》《声声慢》版块重现江南女子的温婉秀美和自然园林的山林之韵,展开古典和现代的对话,感受东方绘画的特有的精神魅力。越过《满庭芳》的是仕女日常,投身到繁杂的生活日常,凸显人性质朴的《在人间》板块。徐惠泉创作的每一幅中国画作品的背后,都是画家情愫的转换带给我们一次次的心灵之旅、时空之旅。
立于展厅中,这一幅幅中国画卷正从传统的长河中慢慢走来,按照各自的性格和境遇展开故事。在这里,我们只需醉眼望去,定能在你和他情愫的交织中碰触出别样的风景……
(文/韩非,来源:江阴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徐惠泉,生于1961年,苏州高新区原枫桥镇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大学特聘教授,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等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等。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和私人收藏。
2023年,苏州高新区设立了徐惠泉艺术空间,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