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遇见非遗文化,传承非遗艺术 今日揭秘聊城国家级非遗之 —— 东昌葫芦雕刻

更新时间:2025-03-14 12:30  浏览量:8

在聊城,有一种艺术,方寸之间便能雕琢乾坤,指尖之上便可演绎大千世界。它,就是东昌雕刻葫芦。

每一件手造好物,都离不开匠心传承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因手艺而经典,因守艺而传承。老手艺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明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情感记忆。

今天,让我们走进聊城,一起探寻东昌葫芦雕刻的故事。

东昌雕刻葫芦,顾名思义,以葫芦为纸,以刀为笔,在葫芦表面进行雕刻创作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2008年,东昌雕刻葫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昌府区被命名为中国雕刻葫芦艺术之乡。成为聊城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李玉成)

葫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葫芦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多籽,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

不乏民间手艺人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也成就了葫芦雕刻这门技艺。

东昌葫芦雕刻始终保持着一种纯正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风格,初看粗犷大气,具有鲁西稳妥豪放之风。细看则线画细腻,因形而变,形图合一。质朴而不失雅致,稳重而不失天真,因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东昌葫芦雕刻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大体分三种:一是“上等葫芦”。选料精良,精工细刻,图案主要是人物、山水;二是“中等葫芦”。用料稍次,多刻花鸟、鱼虫、走兽;三是“花葫芦”。将葫芦染成红色后,以粗犷遒劲的刀法,刻各类花纹。

东昌雕刻葫芦的制作基本上分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将成熟的葫芦摘下来,放在锅中煮,然后堆放在一起使其发酵,以去掉表层青皮,使葫芦颜色变黄。

第二道工序在葫芦上面雕刻各种图案。一般雕刻葫芦的技法是“刻”或“片”,都只是在葫芦表面上做文章,东昌葫芦雕刻在技法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借鉴了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

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镂空,透刻上折线纹、如意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

第三道工序是上色。先用锅底灰或麦秸灰同棉油或豆油搅拌均匀,加入色料,深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最后,用布把葫芦表面的灰擦拭干净,留在图案凹槽的油灰会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

东昌葫芦雕刻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人物雕刻的取材尤其丰富。有以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构思入画的,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

有的从戏剧人物中进行挖掘,如穆桂英挂帅、三娘教子、墙头记、樊梨花征西、四郎探母等。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革命英雄人物、地方名人,有“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花葫芦”的雕刻是东昌葫芦雕刻中最为普及的技艺。在下刀之前,先将葫芦染色,用枣树皮熬成溶液,或用荔枝红染料兑水,将葫芦放进去浸泡。

染色后的葫芦呈紫红色,非常鲜艳,用刻刀片出花纹后,红底白茬,极其醒目艳丽。一般先片顶花,再片中间大花,最后片底花,整个工序全靠一把刻刀,不需其他辅助工具,刀法简练夸张,生动传神,极具中国泼墨画之神韵。

最后,东昌雕刻葫芦的价值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件东昌雕刻葫芦作品,都凝聚着雕刻师的心血和智慧,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东昌雕刻葫芦已成为聊城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在古城区内随处可见东昌雕刻葫芦的身影。

每年还会举办葫芦文化艺术节活动,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葫芦雕刻作品,还可以亲身体验葫芦雕刻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方寸之间,雕琢乾坤。 东昌雕刻葫芦,这一古老而神奇的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东昌葫芦雕刻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中国民间艺术不可多得的瑰宝。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