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金熊猫奖杯,出自“冰墩墩”设计团队——专访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

更新时间:2025-09-16 18:41  浏览量:1

川观新闻记者 陈云鸽

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卖断货的吉祥物“冰墩墩”吗?令人想不到的是,2023年首秀就出彩,刚刚成功举办的第二届金熊猫奖奖杯,居然和“冰墩墩”出自同一个设计团队。2025年9月16日,川观新闻记者联系到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刘平云,听他讲述金熊猫奖奖杯设计的幕后故事。

金熊猫奖奖杯设计效果图

从“冰墩墩”到“金熊猫”:跳出思维定式是关键

很多人认识刘平云,是因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那只裹着冰壳的大熊猫,以其萌态和创意征服了世界。刘平云和团队在中标金熊猫奖杯设计项目后,面对又一个“大熊猫”主题设计,他们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接到邀约时,既荣幸,也压力巨大。”刘平云坦言,“金熊猫奖是面向全球的文明互鉴平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而是一个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厚度与国际宽度的视觉符号。”

在设计初期,团队曾画出大量大熊猫造型的草图,但总感觉“差一口气”。“大熊猫元素被使用得太多了,我们必须跳出思维定式。”

“最关键的一笔,就是我们跳出了大熊猫,选择了竹子。”刘平云说。

竹子,既是大熊猫的食物,也是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成长与谦逊的精神符号。团队决定以“竹节”为奖杯主体形态,修长挺拔、节节高升,表面饰以细腻的竹叶纹路。而在奖杯顶端,则是一枚小巧而精致的大熊猫印章,如立于竹梢,亦如盖下荣耀的印记。

“竹,代表成长与力量;顶端的大熊猫印章,是点睛之笔,也是一种文化的‘落款’。”刘平云解释,“它不像传统奖杯那样厚重,更像一束光,一种向上的动势,寓意着聚焦与仰望。”

金熊猫奖奖杯创作会议现场

“确定的虚无”:设计是一场从0到1的战斗

刘平云多次提到“从0到1”的艰难。“最容易确定的是‘要用大熊猫’,但最难的是‘怎么用’。”他形容说,那是一种“确定的虚无”。

“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创造者与虚无之间的战斗。”他说。那段时间,团队不断尝试、推翻、再尝试,最终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找到了“竹”的意象。

虽然最终并未直接使用三星堆、川剧脸谱等具象的四川符号,但刘平云认为,奖杯中蕴含的“向上、包容、灵动”的气质,与四川、成都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一定非要是符号的堆砌,它可以是一种气息、一种节奏、一种内在的呼应。”

刘平云及设计团队讨论会现场

国际语言+民族符号:大熊猫本身就是世界语

在刘平云看来,大熊猫早已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我们要做的不是解释大熊猫,而是如何通过它传递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竹子代表东方美学与哲学,大熊猫象征友好与和平,金色材质凸显荣耀与聚焦,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根植于中华文化、又能被世界广泛理解和共情的视觉系统。

作为来自广东的设计师,刘平云对四川有着特别的好感。“四川是一个既厚重又开放的地方,成都更是一座兼具历史与活力的城市。”

他希望这座奖杯不仅能荣誉加冕,更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使者。“它不只是一个奖杯,更是一个故事的开端。”

采访最后,我们问刘平云:当未来的某位国际大师手捧这座奖杯时,您最希望他感受到什么?刘平云答了8个字:“多彩文明,荣耀光影。”“光影”是视觉的,“荣耀”是情感的,“文明”是精神的,这座奖杯,早已不止是奖杯。

在设计的世界里,最难的从来不是“画什么”,而是“不画什么”。刘平云和他的团队用一座“无大熊猫之大熊猫奖杯”,完成了一次关于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优雅表达。而这,或许正是“金熊猫”最精彩的注脚。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