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奏响湾区华章!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

更新时间:2025-09-17 00:00  浏览量:1

9月16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大剧院盛大启幕。这场持续一个月、联动湾区11城的全民文化艺术盛宴,将通过“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呈现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共同展现湾区多元融合、同频共振的文化风采。

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七首饱含“湾区基因”的作品在《湾区华章》主题交响音乐会上奏响。这些作品不仅是近年广东交响乐原创成果的精选,更绘就了粤港澳大湾区山河之美、时代之兴与人文之盛的生动图景。

当晚,广州塔、猎德大桥还亮灯打call,塔身光影间滚动播放“共建人文湾区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标语。以地标为媒,向全民发出邀请,湾区艺术盛宴,与你温暖相约!

齐奏响

湾区原创交响乐拉开帷幕

开幕演出现场,《湾区华章》主题交响音乐会由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黄屹执棒,广州交响乐团倾力演绎,精选近年广东原创交响乐作品。

七首曲目均以大湾区、广东元素为主题。开篇的《湾区畅想》序曲,是作曲家方岽清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选段,深度融入广东传统音乐、粤剧音乐以及当代音乐,呼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内核。著名作曲家李海鹰创作的《珠江惊雷》,以“一声惊雷”的磅礴旋律,回溯1978年起改革开放的澎湃征程。出自获文华大奖舞剧《沙湾往事》的选段《赛龙夺锦》,则是作曲家杜鸣在广交的建议下浓缩、改编而成的交响乐版本,既保留广东音乐的传统韵味,又注入现代交响的厚重质感。

龚天鹏的《白云晚望》,灵感源自其在广州白云山顶“晚望亭”听到《百鸟朝凤》。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意在展现大湾区的壮丽景象以及由丰富的文化传统孕育出的交融与凝聚。《美丽的大湾区》则由广东青年作曲家陈思昂所作,融合《平湖秋月》《彩云追月》的广东韵味,《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的港澳记忆,最终以《我爱你,中国》的经典旋律宣示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终章的《都会》是作曲家周天的创作,从诗人黄滔的《广州试越台怀古》中汲取养分,展现千年商都繁华与市井并存、古旧与现代交织的调性。

七首曲目的编排遵循起承转合的听感营造,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对南都记者比喻道,“就像大厨构思烹饪一场晚宴,头盘、主菜、甜品需有所搭配,曲目编排也需在情绪上有轻重缓急的搭配,才能让观众沉浸其中。”

七首曲目的创作阵容涵盖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凸显出湾区音乐创作的代际传承。当中既有李海鹰、杜鸣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周天等中生代作曲家,更有龚天鹏、梁皓一等90后、95后新生代力量,带来年轻化和国际化的表达。

陈擎表示,七位作曲家从创作手法到运用的音乐语汇各不相同,但都集中描绘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风貌。通过交响乐这一国际语汇,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是七位作曲家共同的情怀。

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黄屹认为,大湾区文化得到了全国乃至国际的关注,“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包罗万象,和更多优秀的音乐家进行碰撞。而在作曲家的选择上,我们也注重与年轻的音乐家合作。面向年轻、面向未来,我认为这也是湾区的一大重要特点。”

当晚演出开场前,等待入场的人群中不乏年轻的面容,他们或在艺术节的背景板前合影留念,或兴奋地分享着期待观演的心情。陈同学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目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本科,这次她在老师的组织下,跟留学生同学们一起前来观演。陈同学对南都记者表示,她对戏剧非常感兴趣,但马来西亚的戏剧资源相对有限,这次能来参加艺术节,她感到非常兴奋。“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广州大剧院,我已经想来这里看演出很久了,很期待艺术节带来的演出节目。”

当晚,众多嘉宾也对南都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星海音乐厅主任王冬云说,“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荟萃,嘉宾云集,非常值得期待。也期待更多民众走进艺术讲堂和剧场,一起来一场艺术嘉年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节目交易部主任黄艳同样作为“办节人”,她深刻感受到一个艺术节对一座城市的意义。“艺术节深入城市,赋予城市活力。不管是剧场内的正式演出,还是贴近市民的惠民活动,都能给这个时期的城市很多新鲜的艺术养分。”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创办人,创娱无界创始人、CEO张翀硕则如此分享自己来到艺术节的感受:“作为没有生活在大湾区的人,看到这次的艺术节我觉得非常羡慕,各类演出琳琅满目、丰富多元。如果我生活在这里,我觉得这一个月会过得非常满足。”

聚精品

35部中外剧目掀观演热潮

本届艺术节精品云集,35部中外剧目超百场演出,涵盖歌剧、舞剧、话剧、戏曲、音乐剧、音乐会、演唱会等多种舞台艺术门类,当中既有享誉全球的艺术经典、国内舞台的标杆之作,也有深植湾区文化土壤、彰显本土气质的精品力作,生动展现了大湾区艺术兼容并蓄的特质与蓬勃发展的活力。

国际剧目阵容堪称“星光璀璨”,多台享誉全球的经典作品重磅登陆大湾区,多个知名团体选择艺术节作为其中国首演站点,湾区观众无需远行便能感受世界顶级艺术的魅力。

此前率先开演的部分剧目中,首次来华的希腊国家歌剧院携近150人豪华阵容,呈现经典歌剧《茶花女》。马修·伯恩舞剧《天鹅湖》以颠覆传统的“全男班”重构经典IP,被视为现代芭蕾舞界里程碑式的作品。俄罗斯百年剧团瓦赫坦戈夫剧院携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与《万尼亚舅舅》登陆本届艺术节,再现俄罗斯文学巨匠笔下的深刻与细腻,吸引众多剧迷慕名而至。布拉德·里特尔等五位享誉国际的音乐剧巨星首次齐聚亮相大湾区舞台,强强联手演唱26首音乐剧经典曲目。接下来,法语爆款音乐剧《莫里哀》将于十月登陆广州大剧院,以颠覆性舞台美学解构戏剧大师的传奇人生。

国内剧目方面,聚焦品质与口碑皆优的标杆佳作,多台曾获国家级奖项、引发观演热潮的作品集中亮相,用舞台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民族精神。此前,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孔子》率先上演,以中国古典舞的悠远雅韵,生动再现至圣先师孔子博大深邃的精神风貌。接下来,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带来话剧《四世同堂》,再现老舍笔下普通民众的家国情怀;上海越剧院将以越剧《红楼梦》,再现对原著的经典演绎。

其中湾区本土力量亦不容小觑,多台作品立足本土故事,融合全球视野,以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述湾区故事,展现这片土地的文化活力与创新精神。例如,广东粤剧院粤剧《红头巾》演绎荡气回肠的女性传奇,南方歌舞团《喜欢你》以英歌舞与音乐剧为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艺术节还引入了《小说》《我是李二狗》等深受年轻群体关注的剧目,还有如音乐舞蹈剧场《乐动·舞界》这样打破常规的跨界演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丽认为,本届艺术节在剧目选择上凸显了“精准化、多元化、标杆化”三大特质,同时剧目编排始终紧扣“贴近大众”的核心,尤其注重与年轻群体的对话,《小说》等“圈层热门”剧目题材聚焦当代青年的生活与情感,叙事方式轻松鲜活,极易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

深交流

名家荟萃激荡艺术新思

本届艺术节名家荟萃,“艺韵和鸣”艺术讲堂板块将于今明两天迎来4场重磅分享,为湾区艺术从业者、爱好者搭建与艺术大咖对话交流的高端平台。

《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探讨文艺创作、艺术节展与城市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交响乐的历史回响与当下诉说》探寻古典音乐在当代的创新表达,《当代戏曲发展的“守”与“破”》直击当代戏曲的坚守与转型等热点话题,《田沁鑫名家讲堂:中国式演剧观》则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田沁鑫解读戏剧作品的时代叩问与人文关怀。众多湾区及全国的艺术名家将展开深度对话,通过经验分享、观点交锋碰撞跨界火花,激荡艺术新思。

当前,演出市场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今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培育壮大演艺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供给和消费等九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为激发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进一步激活大湾区演艺贸易繁荣生态,助力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本届艺术节特别设置了“艺彩交辉”演艺交易板块——第16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以下简称“演交会”)将于9月25日至28日举行,届时将邀请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演艺机构、近千台剧目参会参展。

据了解,本届演交会以“丝路艺脉·湾区合鸣——激活演艺贸易新生态,共筑文明互鉴新标杆”为主题,套开第3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演艺投洽会,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推动大湾区文旅事业发展。

本届演交会将设立海丝演艺特展、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中华演艺精品、创新演艺、文旅演艺、舞台高新科技六大展区,深化国际演艺交流合作,整合海丝沿线演艺资源,展现湾区独特艺术风采和中华古今文化魅力。

此外,活动还将推动海丝国家演艺交流合作倡议书发布,促成舞剧《黄飞鸿》《英歌》等演艺项目创作巡演协议签署,精准对接优质项目落地,助力中国原创作品“出海”与国际资源“引进”双向流通,进一步激活大湾区演艺贸易繁荣生态。

低价票、公益演出让艺术走入日常

惠民服务始终是艺术节的底色。本届艺术节以惠民票、公益演出、公共导览等多项具体举措,让高雅艺术走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艺术惠民。

“艺美生活”惠民活动中,所有演出剧目均提供不少于50张针对特定人群的免费票和不少于可售票的10%的低价票,部分演出低价惠民票比例超50%,票价最低至30元,构建起多层次、普惠性票价体系。初步统计整个艺术节期间,大湾区各地将开展150余场公益演出。

此外,艺术节还将组织专业文艺院团和部分参演团体走进大湾区内学校商圈、广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开展即兴快闪等户外演艺活动,利用“白鹅潭大舞台”“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等文化惠民品牌,为市民游客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

艺术节期间,凭大湾区内所有剧场艺术节期间的出售演艺门票,可享受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特展门票优惠(每张演出票可购两张优惠特展门票)。市民可访问南方+、南都N视频客户端的艺术节专题页面,获取更多惠民信息及免费申领门票。

此前,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入选剧目,话剧《Skylight天色》特别邀请深圳的医护工作者前往观演。“平常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集中,很少有机会走进剧场,”医务工作者陈小姐坦言,“这次活动是一个从忙碌工作中抽身、感受纯粹艺术时光的宝贵机会。”

上个周末,音乐剧《小说》粤语版上演当晚,来自广州的戏剧爱好者钟女士表示,得知自己成功通过南都渠道申领到惠民票后,她兴奋得“中午都睡不着觉”。“我希望这样的惠民活动能长久办下去,让我们打工人也可以有更多机会走入剧院欣赏好剧。”

“艺境共生”美术展览板块则联动粤港澳三地美术馆,推出19场高品质艺术展览,其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专业交流活动。其中,主展览“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于8月29日至10月31日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举办,集结粤港澳三地39位艺术家的61件(套)作品,通过艺术对话凝聚湾区文化认同、探索当代艺术在地性与全球化命题。系列展览还将配套策展人导览、三地艺术家对谈及公众互动投稿,深化艺术普惠性。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贺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余晓宇 丁慧峰 李春花 彭思敏 陈逸芬 蔡思思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林经武 朱俊毅 伊凯文 林耀华 实习生 方骏祥 刘畅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