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拍卖行巨亏翻倍!艺术殿堂摇摇欲坠,亿万富豪也难救
更新时间:2025-09-17 16:55 浏览量:1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有时候,我们会在生活的缝隙里,突然被一则新闻击中心口。
比如看到苏富比的亏损消息,我脑海里浮现的并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那一幅幅曾在拍卖槌声中闪耀过的名画,那些承载着人类情感与历史的珍宝。
如今,它们背后的殿堂,却在市场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疫情后的短暂繁荣,就像一场转瞬即逝的烟火,富裕收藏家的谨慎、地缘政治的紧张、高利率的压迫……这一切,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艺术不再是那个“超越经济”的避风港,而是赤裸裸地卷入了世界的风雨之中。
拍卖佣金和手续费的收入骤降,让人不禁想起家里过冬时紧紧关上的窗子——风还是会钻进来,让人瑟缩。
最让我心头一紧的,是那笔高昂的遣散费用,2920万美元,却只减少了24人。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多少高管或专家的离场?或许是那些曾无数次在拍场上举手示意的眼神,曾为一件艺术品写下深情评论的笔触,如今都定格在过去。
想想看,一家有着280年历史的机构,却要在这般局促中割舍骨肉,何其无奈。
1744年,伦敦书商塞缪尔·贝克敲响了第一声拍卖槌,从珍本书籍到世界名画,从伦敦到纽约,再到全球40个国家……苏富比曾是梦想与财富的交汇点。
它的大厅里,曾有过无数令人屏息的瞬间,仿佛艺术与资本在此握手,给人无限想象,然而如今的它,却仿佛背负着太多的历史重量,在资本与现实的夹缝中艰难喘息。
2019年,德拉希豪掷37亿英镑收购苏富比,这既是热爱艺术的情怀,也是资本运作的精算。
可现实并不浪漫,市场的低迷、行业的波动、年轻收藏家的转向……即便他引入了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换来24%的股权,也不过是给苏富比打一针强心剂。
真相是,时代的潮水正在涌动,再多资金也难以完全抵御。
看到这些,我忍不住问自己:艺术,到底是什么?它是投资品吗?是资本游戏吗?还是,那些让人心生涟漪的色彩、线条与故事?
年轻一代转向NFT、数字艺术,这或许并不是背叛,而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艺术对话,但传统拍卖行,是否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温度?
苏富比和佳士得,两个巨头的双寡头格局,看似稳固,却也无法逃避周期性的跌宕,这让我想起生活本身:无论我们多么努力,还是会有无法掌控的起伏。
可是正因如此,那些在风雨中依旧闪耀的东西,才更显珍贵。
也许艺术市场正经历一次深刻的转型,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数字的世界里,再次感受到那种令人屏息的震撼。
但在那之前,看到苏富比的挣扎,我心中只剩下唏嘘与叹息:原来连艺术的殿堂,也会在经济的寒冬里,发出颤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