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邵文:烈火中的青春丰碑

更新时间:2025-09-18 12:04  浏览量:1

编前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射阳这片热土在民族危亡时刻挺立不屈,英勇的射阳儿女与新四军并肩浴血奋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救亡篇章。铭记历史,是为了汲取奋进力量;缅怀先烈,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射阳发布”公众号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再现射阳儿女的抗战壮歌,致敬那些用生命铸就民族脊梁的英烈忠魂。今天推出——《邵文:烈火中的青春丰碑》。

1942年12月,凛冽的冬晨,朱家岗的枪声撕裂黎明。二十岁的邵文,一名来自江苏射阳县合兴乡庆北村的新四军战士,在日军铁壁合围的绝境中,毅然点燃手中的机要文件,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子弹,用生命守护了党的秘密。火焰吞噬纸张的刹那,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却在历史长河中铸就成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邵文以短暂而璀璨的一生,诠释了信仰的重量,书写了对党的赤胆忠诚。

▲邵文烈士

邵文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的文化熏陶不仅为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更滋养了他敏锐的思辨能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1941年初,抗日烽火席卷中国,这个本可凭借优渥家境远离战乱的青年,却毅然选择了一条艰险的道路——考入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文艺战士的摇篮,鲁迅艺术学院汇聚了大批热血青年,他们在这里研习文学艺术,更汲取革命真理。邵文在此完成了从书香子弟到革命战士的蜕变,将个人的文学理想与民族救亡的伟大事业紧密熔铸在一起。

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了第一次大“扫荡”。7月24日凌晨,宿营在今建湖县庆丰乡北秦庄的鲁艺二队,遭到日伪军包围。突围中,邱东平、许晴等2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当时在一队学习的邵文得知这一噩耗,悲痛欲绝,怒火填胸,他发誓:“烈士的血不能白流,这个深仇大恨我们一定要报。”随后,他就向一位负责同志呈送一份报告:“要求投笔从戎,为邱东平、许晴等老师报仇。”院党委请示军部同意,决定将鲁艺的全部学员分配工作,19岁的邵文被分配到九旅二十六团任书记。这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环境中,书记不仅要处理繁杂的文书工作,更要妥善保管党的机要文件——这些文件关乎部队的生死存亡,维系着地下党组织的血脉根基。邵文以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坚定,稳稳扛起了这份责任。据战友回忆,他常常在摇曳的油灯下伏案至深夜,将每份文件整理得条理分明;行军途中,他总把文件贴身藏好,哪怕自己饥寒交迫,也要确保文件万无一失。这份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对职责的敬畏之心,为他最后时刻的壮烈抉择埋下了伏笔。

1942年12月,日伪军对二十六团驻地朱家岗发动突然袭击,这就是后来载入史册的“朱家岗战斗”。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部队决定突围。突围过程中,邵文所在分队与一股日军突然遭遇。千钧一发之际,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如何保护党的机密。点火烧毁文件,意味着瞬间暴露自己的位置,必将引来敌人的疯狂扫射——这一点,邵文比谁都清楚。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划燃火柴。在文件燃烧的火焰中,他以身体筑起最后一道防线,让青春的热血浇灌出信仰之花。

如今,朱家岗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在烈火中永生的年轻身影。邵文烈士用二十岁的生命向世人昭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种舍生取义、忠诚报国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邵文烈士永垂不朽!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