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唱的就是它
更新时间:2025-09-18 12:19 浏览量:1
古巴比伦和中国一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人在两河流域的登场时间大概是公元前 2000 年,整个王朝的前后跨度近 1500 年,被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巴比伦、中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在这里,我们就先从最早的古巴比伦王朝开始说起吧。
整个古巴比伦王朝(约公元前 2000—前 1700 年)最有名的帝王就是汉谟拉比,他一生戎马,让整个古巴比伦的疆域达到了巅峰。但这位国王一直被后人所铭记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他的赫赫战功,而是因为他颁布了伟大的《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Hammurabi) 头像 约公元前 1810—前 1750 年 巴黎卢浮宫(Louvre, Paris)
说起《汉谟拉比法典》,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就连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灵感也来自它,歌词的第一句就这样唱:“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漠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 3700 多年。”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说它是法律界的开山鼻祖也不为过。法典的内容覆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私有财产、婚姻、劳动报酬,等等。
更难得的是,它还有着非常先进的律法意识,比如它里面写道:“定罪一定要凭证据,审案需要设立陪审团。”这些条文,即便是放到现在也都完全适用。这些先进的法律意识,深深影响了以后西方各国的法律条文。
但《汉谟拉比法典》也有非常原始的一面,毕竟那是 3700 多年前嘛,比较典型的就是同态复仇法,也就是所谓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汉谟拉比不仅颁布了这部法典,更重要的是,他还派人去找了一块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将整部法典都刻在了上面,它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要知道玄武岩是一种极其坚硬的材质,很难被毁掉,汉谟拉比之所以要将法典上的每个字,都极其辛苦地刻在坚硬的玄武岩上,就是希望这部法典能永远地流传下去。
这块《汉谟拉比法典石碑》高 2.25 米,上面刻了将近 3500行的法律条文,都是非常优美的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Code of Hammurabi) 约公元前 1750 年 高 2.25 米 巴黎卢浮宫(Louvre, Paris)
除此之外,石碑正上方的浮雕,还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见图 II-9右上)。其中坐着的那位是太阳神,同时也是法律之神,他手上握着一根棍子和一个圆环,并打算将它们交给站在一旁的国王汉谟拉比。
棍子和圆环都是传统的测量工具,同时也象征着司法和正义,太阳神的这个传递动作其实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这意味着汉谟拉比拥有法律之神所赐的权力,可以理直气壮地向臣民执行石碑上所刻的法律条文。
有一点要说一下,那就是这部法典虽然是汉谟拉比颁布的,但里面的法律条文可不是他的原创,那是他根据前人流传下来的律法汇编撰写而成的。
其实,两河流域的人民,从苏美尔人开始,契约精神都非常强,这一点,你从他们出土的文物就能看出来。
一般文明古国,出土的都是些陶陶罐罐,但在两河流域挖出来的,竟然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土地买卖、房屋租赁、结婚契约等,啥都有。
房屋土地销售合同 (Sumerian contract: selling of a field and a house) 约公元前 2600 年 巴黎卢浮宫(Louvre, Paris)
两河流域人民的这种良好契约精神,和它的地理条件很有关系。前面说过,美索不达米亚没有天然的屏障,外族入侵是常有的事。
为了生存,当地人民必须联合起来,这时候“契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了,它可以减少社会内部矛盾,能更好地将大家凝聚起来,共同去抵抗外敌。
点击书影
即可购书
古巴比伦其实还是一个很强的科技帝国,它在数学、医学、建筑等方面都很发达,就连我们现在熟知的十二黄道星座,也是他们最早发现的。
两河流域的人民其实是没什么安全感的,这也很能理解,因为总是有外族入侵嘛,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就很像我们现在常说的“人间不值得”。有一首古老的苏美尔诗歌就这样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
无论他做什么,都只是一场虚无。
所以两河流域的人民没事就喜欢看星星,因为他们想要更多地去了解神的旨意,渴望这些旨意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苦难。两河流域的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十二黄道星座,还有很多天体的运动规律,占星术这门学科就是这样诞生的。图 II-11 就是一块巴比伦的占星文字泥板,清楚地记录了在各个阶段观测到的月球现象,旁边还有占星文,它这样写道:
如果一个孩子在满月时出生,他的人生将会快乐,长寿,明亮。如果一个孩子在月食时出生,他的人生将没有光辉,但富有神秘色彩。
是不是觉得很奇妙?这一切可都发生在 3000 多年前,但我们今天,依然在用几乎相同的方法占星。
/ 今日荐读 /
《趣味西方艺术史》
程珺 著
陈军 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
装帧:精装
内容提要
本书为西方艺术史普及读物。全书分为十个部分,从史前艺术一直到现代艺术,作者顺着西方艺术史的时间轴,对每个时期的经典作品都进行了精细生动且有深度的讲解。
由于作者是理工科博士,所以具有很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艺术学者,又对艺术品有着超出常人的艺术嗅觉,因而本书对西方艺术史的介绍,既要言不烦,又能直达关键之处;作者在解析艺术品的同时,还会渐进式地引导读者形成自己的艺术感悟力、审美力和理解力,从而为读者打开欣赏艺术的“关键的门”。
图书目录
I 史前文明:原始人类并没我们想的那么蠢
拉斯科洞穴壁画:毕加索看到后都惊掉了下巴
游泳的驯鹿: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II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起源的地方
苏美尔人(Sumer)
不是旗帜的《乌尔军旗》
人类最早的文字,其实是用来分配粮食的
巴比伦人(Babylon)
汉谟拉比法典: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唱的就是它
十二星座的起源
巴别塔:全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语言?其实都怪这座塔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
亚述人(Assyria)
浮雕中的亚述士兵
神兽拉玛苏
世界之王亚述巴尼拔
全世界最早的图书馆
III 古埃及:一个把死看得比生还重要的奇葩国家
为什么要做木乃伊?
人类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
古埃及人死后都要经历些什么?
超级别扭的古埃及绘画
法老们为什么长得都那么像?
古埃及文字是如何被破译的?
IV 古希腊: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克里特岛:众神在人间留下的痕迹
抢夺欧罗巴
阿里阿德涅的线团
特洛伊战争:一个苹果引发的旷世大战
希腊是埃及的好学生
古典艺术:西方美学的巅峰
史上最可怕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
V 古罗马: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一个异常嗜血的民族
超级爱刷存在感的屋大维
罗马人都是盖房小能手
VI 中世纪:一神独大的时代
拜占庭:为什么土耳其会有那么多古罗马遗迹?
哥特式建筑:想要无限地去接近神
VII 文艺复兴:人重新站起来了
文艺复兴到底要复兴什么?
神第一次拥有了“表情包”
我们的建筑,比古罗马的还要牛
古希腊神话杀回来了
文艺复兴三杰,到底哪家最强?
超级奇葩的威尼斯
“细节控+狂怼人”的北方画派
VIII 巴洛克:都是宗教改革惹的祸
意大利:教会快被逼疯了
被印在钞票上的杀人犯
罗马,是贝尼尼的罗马
荷兰诞生了
王之画家,画家之王
IX 法国华丽登场
太阳王路易十四:朕即国家
大革命前的狂欢:洛可可
拿破仑的秘密武器: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死敌:浪漫主义
X 告别古典:大步迈入新时代
我画不出天使,因为我从未看到过天使
印象派:古典美术的终结者
后印象派:不再为艺术而艺术
现代艺术:太多的主义
作者简介
程珺,1983年生,法国里昂中央大学(ECL)博士,艺术学者。
曾在法国旅居10年,对欧洲各大博物馆如数家珍,现也在国内多个艺术机构担任主讲。
同时在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社媒平台传播艺术之美(ID:Jun的碎碎念),更是小红书艺术类头部艺术博主,全网粉丝过百万。
出版有《卢浮宫艺术课》《大英博物馆寻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