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棋·实践水墨 | 以有限之形,生发无限之神
更新时间:2025-09-18 13:47 浏览量:1
梦中见到的克孜尔壁画,那些佛与菩萨,伎乐与飞天,千年风沙侵蚀,多已斑驳。有些失了眉眼,有些断了臂膀,更有些只余一团模糊的色彩,尚在呼吸一般。观者立于窟中,不免要凭空补全那些残缺处,于是每个人便看见了不同的人。我想,这残缺未必不是慈悲——它允人投射自身的形貌与魂魄于壁上,使静默的图像生出无限可能。
《无念》
归而展纸研墨,竟不能自已。笔下的墨痕游走,不觉也作起人体来。水墨之妙,原不在于工细,而在氤氲。一点浓墨滴落宣纸,霎时晕开,边缘模糊而富有生机,竟与那些褪色的壁画异曲同工。我以水破墨,以墨破水,纵横驰骋间,隐约见得人形浮现。不是筋肉解剖图上那般确凿,亦非西洋画中明暗分明的胴体;只是一抹暗示,一段韵律,一个魂魄的痕迹。
《生来孤寂》
人性之于艺术,大约正在这“模糊”二字上。绝对的光明与黑暗,皆不能产生艺术;惟那些明暗交界处的灰色地带,方是人性显露之所。克孜尔壁画上的青绿朱砂褪作了灰黄,水墨在宣纸上亦从不拘于黑白二色——其中有无限层次的灰,如同人性中无数细微的皱褶。
《圆的色彩》
我的笔继续游走,墨色浓淡干湿变化间,人体或蜷或舒,或隐或现。有时只画一线背脊,如沙漠上的沙脊;有时但染一团墨色,似洞窟中的暗影。观者若问画的是谁,我便答:是你,是我,是千年前的画工,亦是千年后的来人。
《秋海》
艺术终不在完全重现人身,而在以有限之形,引发无限之神。克孜尔的画工未必料到,他们残损的笔迹会穿越时空,叩响一个水墨实践者的心扉。而我的墨迹,或许亦将在某日,与某个觅知者相遇。
《在与有》
壁上色彩,纸中水墨,皆不过是人性的倒影。而那倒影之中,有我们共同的、模糊而又清晰的灵性微光。
(文/孙棋,来源:孙棋艺品)
作品欣赏
《爱故》
《如露》
《雨山》
《天池》
《北疆》
画家简介
孙棋
民革党员
文学博士
一级美术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政协委员
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
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山东美协当代水墨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任山东画院副院长兼青年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