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文化艺术欣赏】敦煌壁画里的市井烟火

更新时间:2025-09-18 15:57  浏览量:1

在敦煌,一墙一画皆烟火,莫高窟的洞窟中镌刻着千年民生图景的画卷:飞天的飘带间流淌着市井炊烟,人物的眉宇间映照出农耕桑麻,每一抹石青都沉淀着百姓的喜怒哀乐,商队驼铃的叮当是人们对远方的探索……这些凝固在时光里的色彩与线条,不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更映照着我们共同的文明记忆。敦煌壁画里这些永不褪色的生活史诗,邀您共赏这跨越千年的烟火人间。(文/黎云静郑晶杰)

日常劳作

《雨中耕种》莫高窟第23窟北壁唐

阴云低垂,电光乍现,骤雨如帘倾泻而下。头戴席帽的农夫躬身耕于田间,另一人短衫卷袖,犊鼻沾泥,肩荷麦束稳步前行。田埂旁,一家四口席地而坐,粗瓷碗盛满热食,笑语伴着雨声在旷野中回荡。

《扬场》莫高窟第6窟南壁五代

妇人用条小头巾把发髻包裹,站凳上持簸箕当风扬场。敦煌谚语:“风中扬谷,秕者登先。”

《耕获》榆林窟第25窟北壁唐

壁画中展现了繁忙的庄稼收割场景,不同作物对应着各自的收获时节与专用农具。夏季收麦,一般用镰刀。镰刀,割庄稼或柴草等的小农具,也称“镰”。扬雄《方言》:“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镰。”

《挤奶》莫高窟第146窟东壁五代

在敦煌文书中,关于食用奶酪的记载有很多。乳制品不仅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制作精致美食时不可或缺的原料。上图便是这一饮食传统的生动写照,勾勒出千年前敦煌人生活的鲜活场景。

安家乐业

《站立拜堂》莫高窟第116窟北壁唐

新郎新娘和男女侯相均在毡上站立,面向礼席,作量行礼。一侍者正端盘而上,礼席的篷帐旁设青庐,画面流露出新婚场面的甜蜜与幸福。

《栏车》莫高窟第156窟唐

栏车是婴儿用具,有两种款式,一种似马扎子,由两片折叠相交而成,便于携带;另一种是一辆小四轮车,车身较长头较高以挡风,另一头是扶手,大人推着车子前行。

《勾栏百戏》莫高窟第61窟南壁五代

用条缦围成的勾栏内,表演着百戏上竿,两名童子着百戏衣:上为半臂,下作绸短裙。勾栏外表演者围成半圆,或站立,或在毡上席地盘坐。

《洗头》莫高窟第146窟西壁五代

画中人物把井水倒进束腰高足的圆盆中,弯腰低头把脑袋扎进水里清洁。这样即便没有空调,也能短暂地消解一下炎夏的炙热。

时尚穿搭

《孙清忽供养像全身》莫高窟第5窟五代

壁画中这位轻启朱唇的美女,她所着外衣的纹饰满是精致格子,那份独特的时尚气息,丝毫不亚于今天各类流行服饰所传递的美感。

《化生童子》莫高窟第220窟唐

画面中童子的服饰有两种,一种是中原传统的,着半臂,下穿小袴,即短裤。半臂即短袖上衣,盛行于唐。据说汉代时,高祖嫌其袖长,减之,称作“半臂”。

《戴风帽的人物》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唐

隋唐盛世,由于丝绸之路的通畅,胡服风靡中原。贵族男女竞相佩戴突厥风情的胡帽,尤以女子装扮独具巧思:轻纱覆面,配流云披风,既抵御风沙又可免受外人窥视。后更创新制,改良为垂帷遮阳的帷帽,胡服风尚由此更添一抹灵动的华夏智慧。

运动休闲

《摔跤》莫高窟第290窟周

画面中间两位摔跤手均身材高大,肌肉发达隆起,且上体赤裸,下着短裤,赤足,显示的是正在进行中的激烈摔跤竞技瞬间。画面展示了当时摔跤比赛的技术形态和造型动作,是现实生活中民间摔跤竞技的真实再现。

《马术》莫高窟第61窟西壁五代

在开阔的草地上,多人骑在四蹄几乎拉直飞奔的马上,突然一人离鞍从一侧俯身,用手捡拾放置在地上的绳索。整个场面风驰电掣,竞争激烈,展现出力量与速度的完美融合。

《狩猎》莫高窟第249窟魏

画面展示了两名猎人骑马追逐,其中一人拉满弓射击一只猛虎,另一人则追逐三只野鹿。它展示了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生活和狩猎文化,被视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艺术风格的重要遗产。

《莲池游泳》莫高窟第257窟窟顶魏

壁画里池中莲花朵朵,水禽浮游,四人张臂击水,绕莲花畅游。外层四角飞天与池中人内外相应。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