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敕勒川的长风吹到了这里~展开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
更新时间:2025-09-18 10:35 浏览量:1
当黄海的碧波与敕勒川的长风相遇,当雕塑馆的凝思与草原的辽阔共鸣时,艺术的诗意相聚,同时展开了一场青岛与青城呼和浩特之间的双城联动、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
近期,“青蓝之梦·内蒙古艺术学院师生雕塑/水彩邀请展”在青岛雕塑馆开展,内蒙古艺术学院来青赴一场跨越山海的约定,共展出五十三件雕塑作品和六十幅水彩作品。雕塑以凝固的史诗诉说着北疆的雄浑与灵动,将马背民族的豪情、草原文明的厚重,以铜铁的铿锵与木石的温润娓娓道来;水彩用流动的色彩晕染出草原的辽阔与风情,吟唱着北疆大地的丰饶。
赵志生的《蒙古女像》系列雕塑,以蒙古传统头饰为载体,运用雕塑语言塑造出塔状艺术造型。通过层级叠加的纹样与佩饰,象征草原文化的雄浑与神圣,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与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
金钢的《鞍马史诗》系列雕塑以木质车辕马具为素材,采用榫卯结构,使用组合变形的手法给废弃的车辕子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展现了蒙古马的艺术造型。
海日罕的纸本水彩作品《海日泰》以母爱的感觉描摹爱的包容与承托。画面中,小羊羔的手被有力结实的手承托着,温暖幸福自信,整体画面又似蒙古包或者山丘的造型,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
这些作品,不仅是内蒙古艺术学院师生艺术探索的结晶,更是北疆文化走出阴山、面向海洋的一次深情告白。通过作品,观众可以能触摸到内蒙古深厚的艺术根脉,在雕塑的肌理与水彩的氤氲中,感受多元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据悉,“青蓝之梦”系列展自2016年首次推出以来,已经走过九载春秋。九年间,它如同一颗不断生长的艺术种子,在青岛这片艺术沃土上生根发芽,与全国各重点美术院校师生携手,长成了青岛市雕塑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展览品牌之一。它以开放多元的姿态,展示来自全国高校师生的艺术作品,不仅满足了青岛市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更如涓涓细流般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