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让初生女儿出演剖腹取婴镜头:艺术表达与亲情边界的争议
更新时间:2025-09-19 06:55 浏览量:1
电影《731》哈尔滨首映现场,一则幕后故事引发热议:导演赵林山为呈现731部队“剖腹取婴”的残酷镜头,让出生仅十几天的女儿出镜,替代效果不佳的仿真娃娃。这一抉择,在叩击历史痛感的同时,也搅动了艺术表达与亲情边界的讨论。
731部队的罪行是民族难以磨灭的伤痛,“剖腹取婴”镜头作为展现暴行的关键场景,承载着还原历史、警醒世人的重量。据剧组透露,最初准备的仿真娃娃因质感生硬,难以传递场景的真实冲击力。为追求创作的“极致”,赵林山提出让亲生女儿参演,妻子李善玉随即应允,剧组人员虽惊讶却也配合完成拍摄。从创作逻辑看,导演或许希望以最真实的生命形态,凸显暴行对无辜生命的摧残,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历史的残酷。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刚出生十几天的婴儿,身体娇嫩且毫无自我保护能力,拍摄现场的灯光、噪音、人员流动,是否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影响?艺术创作追求真实固然重要,但以新生儿的安危为“赌注”,是否越过了亲情与创作的边界?不少人认为,仿真道具的不足可通过技术优化弥补,而非让毫无话语权的婴儿直接置身拍摄场景,这种“极致”背后,藏着对生命个体的忽视。
《731》的核心诉求是铭记历史,反对战争暴行。但铭记历史的前提,应是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历史中逝去的无辜者,还是当下鲜活的生命。导演夫妇的“大义”,在艺术表达的合理性与新生儿权益的保护之间,显然失衡了。
艺术可以为历史发声,但不能以牺牲弱者的权益为代价。这场关于“真实”的创作抉择,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艺术创作中亟待厘清的边界:当追求作品效果时,是否该先守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这或许比镜头的“真实感”,更值得创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