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王宠《西苑诗》行草
更新时间:2025-09-19 08:47 浏览量:1
王宠(1494—1533)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为蔡羽先生门生,居洞庭三年,既而在石湖之滨读书二十年。由诸生贡入国子监。工书画,行书疏秀出尘,妙得晋法。于书无所不窥。诗刻尚风骨。有《雅宜山人集》。明嘉靖九年(1530年),王宠与友人九岩一同游览了燕京西苑,被这座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色和深厚底蕴所触动,创作了《西苑诗》。
《 西 苑 诗 》王宠 | 行草25cm x 235cm
西苑诗,翠凤翔文囿,黄龙戏彩舟。乘云
畅皇览,御气惊宸游。 上圣岂蓄軫,玄功唯委裘。青霞冠玉峤,碧海
溢金沟,东出祈年馆。西望五城楼,虹梁仪汉从。芝盖俨星浮,帝如呈
机石,天童竖綵游。神鱼五色现,琪树万年稠。升殿迴銮驻,椒庭降
辇留。圜形图贝宇,方折写瑶流。望幸倾三岛,时巡耸十洲。流觞洛水
日,张乐洞庭秋。不及天池雁,年年奉藻旎。海印寺阁眺。
茫茫平陆野,镇以医无闾。东临指乐浪,西亘接昭余。冀土昔糜沸,
兵戎屡纷挐。三后宝玉徙,千载河山虚。天旋晷纬应,地拱海岳
舒。万轨肃王会,白雉壮宸居。苍龙翔玉阙,玄武伏金渠。绛气薄浮景,
青氛销故墟。祥飚协律奏,卿云太史书。飞游已寥廓,周览亦威纡。
我行睇神寓,兼得陵浮屠。且穷上国胜,归荷南山锄。
郊游与诸公作。洛中曲水燕,西京玄灞游。由来盛簪黻,兰藻丽皇
州。紫掖鸣珂散,青郊结伴投。三三骈玉勒,两两方华輈。地似河阳谷,池
穿太液流。金张云母幰(xian),许史凤皇楼。细柳全遮埒(lie),新荷欲碍舟。厌逐丰貂
饮。还从卓锡游。云峰犹辨夏,铃语似鸣秋。梵乐红楼奏,天香绀殿浮。宾疑
驭风至,思以采珠求。名理山阳胜,谈天稷下遒。所嗟江海客,踯躅且淹
留。庚寅岁归自燕,与九岩先生同舟,相得欢甚,漫书近作
三篇。冀请教益,幸毋我遗耳。七月二日,吴郡王宠顿首。
王宠,这位在明代书法史上熠熠生辉的大家,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珍贵的书法瑰宝,其中《西苑诗》行草更是堪称经典之作。
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他生活在明代中期,彼时的书法领域流派纷呈,人才辈出。王宠自幼聪慧好学,对书法艺术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他广泛涉猎晋唐书法名家之作,汲取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疏朗空灵、古雅超逸的书法风格。在明代书坛,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足见其在当时书法界的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
《西苑诗》行草是王宠书法创作中的杰出代表。“西苑”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它是帝王游玩、休憩、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王宠以行草的形式书写《西苑诗》,将诗歌的意境与书法的艺术美完美融合。
从字体形态来看,王宠《西苑诗》行草的笔画形态独具特色。其笔画轻盈灵动,犹如行云流水,却又不失刚劲之力。每一笔画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粗细变化自然和谐。例如,在一些长横画的处理上,起笔时往往较为轻盈,然后逐渐加重力度,至收笔处又轻轻提起,形成一种富有韵律的节奏。而在竖画的书写中,有的挺拔直立,彰显出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质;有的则略带弯曲,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飘逸。他的点画形态丰富多样,或圆润饱满,或尖锐犀利,每一个点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整幅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布局方面,《西苑诗》行草更是展现了王宠高超的艺术技巧。他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顾盼关系,使整幅作品看起来犹如一个有机的整体。字的大小、疏密安排得当,错落有致。有的字笔画较多,占据的空间较大,但却不显得拥挤;有的字笔画较少,空间留白较多,但也不显得空旷。例如,在一行字中,有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字作为视觉中心,周围的小字则围绕其进行巧妙布局,形成一种主次分明、相互映衬的效果。而且,行与行之间也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既不过于紧密,也不过于松散,使得整幅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优美的韵律感。
从风格特点来讲,王宠《西苑诗》行草具有一种古雅超逸的气质。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对古代书法的深入研究和继承是分不开的。他深受晋唐书法的影响,尤其是对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西苑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晋人书法那种潇洒自如、不拘一格的神韵。同时,王宠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使得作品在古雅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他的书法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宁静、悠远的艺术境界。
许多学者对王宠《西苑诗》行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曾评价王宠的书法“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这一评价精准地概括了王宠书法的艺术特点,也从侧面反映出《西苑诗》行草的艺术价值。当代书法研究专家也认为,《西苑诗》行草不仅是王宠个人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明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于研究明代书法的发展演变以及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宠的《西苑诗》行草以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精妙的结构布局、古雅超逸的风格特点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将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去欣赏、去研究、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