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市民文化夜校开进艺术街区玩出新花样

更新时间:2025-03-14 17:39  浏览量:8

2月24日晚6点,盘锦广厦艺术街区内,画室与工作坊灯火通明。8岁的李佳盈果和7岁的汪迦怡正拿着家乡的芦苇,精心制作芦苇画《小哪吒》。对于生活在这座河海交融城市里的人们而言,在盘锦广厦艺术街夜校上课,已成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生活方式。

大咖“送菜”

非遗传承人直接上手教

盘锦广厦艺术街负责人张悦的手机里存满了夜校课程照片,书法课上学员们挥毫泼墨、北方香包课上大家专注缝制、编织课上丝线飞舞、绘画课上色彩斑斓。“现在新课推出一天就招满人了!”张悦分享道。她回忆说:“近两年各地夜校兴起,我们也希望挖掘自身优势,升级市民文化夜校课程。”

广厦艺术街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新锐园区,2016年正式开街运营。目前已有70多位艺术家在此开设工作室。现代风格的街区内,画廊、画家画室、地域特色文创店、非遗工作坊错落分布,文化艺术气息浓郁。

去年6月,盘锦广厦艺术街特色免费夜校项目正式推出。其充分发挥艺术空间的独特优势,在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的专业优势与人们的文化需求间搭建起桥梁,大咖“送菜”,吸引众多人参与。

30岁的李明便是其中之一,在广厦艺术街的严师画室,他与其他4位学员一同上课。这里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宝龙的个人艺术空间,300平方米的空间内,墙壁挂满绘画作品,长条桌上摆放着颜料画笔,各处放置着画架,艺术氛围浓厚。李明说:“第一次走进这里,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沉浸式的艺术空间让学习变得更新鲜。”

在辽河口侯氏艾蒿工作坊,艾蒿制作的全过程通过实物呈现,直观展示非遗历史。作为街区开启的第一堂夜校课,辽河口侯氏艾蒿非遗传承人侯玉微仍记得当时的场景:“小孩子们站在小板凳上捣碎艾叶,年轻人一针一线缝制香包,感觉源自生活的非遗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课程内容个性化定制

如今,盘锦广厦艺术街夜校已探索出学员点单模式:依托艺术家不同艺术领域,结合学员需求,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周期、人数依内容而定,每节课时长从1.5小时到3小时不等,打造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学员数量近1.2万人,开设十二大类课程,涵盖书法、绘画、非遗、武术等。

模式的成功离不开艺术家对艺术普及的执着。书法家洪宇是第一批入驻盘锦广厦艺术街的“老住户”,他也加入夜校教授书法。在他的洪宇太极书院,书法学员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7岁的洪英恺在此上夜校书法课,洪宇说:“像他一样的初级学员从执笔开始学,有基础的学员则因材施教。”

家乡文化巧妙融入

在盘锦这座生态之城,芦苇,随处可见。田埂边、小河旁,芦苇自由顽强地生长。作为土生土长的盘锦人,芦苇画非遗传承人张守波的眼中,芦苇就是家乡。如今,他已经与芦苇为伴,创作了20多年的芦苇画。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后,张守波特地为前来参加课程的小朋友定制了芦苇画作品《小哪吒》课程。“就是希望通过当下的热点,让孩子们学习芦苇画,更重要的是认识家乡。”张守波说。

更多的盘锦地域文化融入课程中。在北方香包课上,螃蟹、斑海豹形象的特色香包生动可爱,内在的香草也来自当地。在油画课上,芦苇荡、红海滩成为许多学员喜爱的主题。60岁的刘丽芳便是其中一员,她说:“通过夜校的学习,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自己能感受到一草一木色彩的不同,很美!”

如今,在盘锦广厦艺术街小红书账号发布的课程下方,很多人留言或私信,问是否可以增加人数,以及是否能开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等。张悦说:“我们会继续更新课程。待到春暖花开,也会举办学员作品的展示活动。”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