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护良(俗人)——新时代艺术名家【翰墨精品赏析】
更新时间:2025-09-19 16:23 浏览量:1
韩护良
Han Huliang
韩护良(俗人)1968年5月出生。1988年入伍,1992年乌鲁木齐陆院毕业。分配到西藏阿里军分区汽车营工作。1994年10月调整到新疆阿克苏军分区工作。1995年至1996年到石家庄陆军参谋学院学习。1997年底转业。分配到碑林区工作至今。
墨海沉潜砺真艺 笔阵纵横见匠心
中国书法之为艺,从来不是笔墨与宣纸的简单邂逅,而是心与古贤的对话、技与道的交融。这门穿越千年的艺术,从无捷径可寻 —— 天分是点燃火种的星火,而勤学苦练方是维系薪火不灭的柴薪。唯有以敬畏之心深耕传统,以执着之志打磨技艺,方能在黑白世界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先生于书道的求索,正是这番真谛的生动注脚。
数十载春秋,先生始终以古帖为友、以笔墨为伴。他耐得住案前寂寞,守得住治学清贫,每日五六个小时的读帖临帖,从无间断,亦无节假日之分。在旁人眼中枯燥的重复,于他却是与历代名家对话的契机:揣摩王羲之的流润婉转,品味颜真卿的雄浑大气,领悟米芾的纵逸灵动。那些碑帖上的字迹,在他日复一日的凝望与描摹中,早已从纸面的符号,化作融入血脉的审美准则与技法根基。
这份沉潜的积累,最终化作笔端的从容与纵横。先生的书法创作,从无收束拘谨之态,反倒透着一股无所顾忌的舒展 —— 不刻意描摹碑刻的圭角锋芒,却能在自由挥洒中尽显风骨。落笔果断快捷,墨迹成形间,既有几分骄横野犷的率性,又不失收放自如的机巧,仿佛千言万语都凝于笔端,一泻而下却又井然有序。旁人只见其作品的洒脱,却不知这份 “放得开”,正是源于数十年 “收得拢” 的功底沉淀。
细观其作,更见法度与意趣的完美交融。每一幅作品皆法度严谨,却无刻板之嫌,反倒透着从容蕴藉的气韵;笔力轻健灵动,墨色浓淡相宜,尽显清丽高雅的格调。无论是整篇的布局谋篇,还是单字的间架结构,都堪称完美 —— 看似随意的笔触,绝非信手乱舞,而是功力与传统之上的自信表达;那些适度挥洒的墨痕,皆在古人笔法、字势、章法的规范之内,却又融入了他独有的情感与思考。这正是 “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 的境界:科学的技巧与真挚的情感在笔端交融,最终化作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字里行间,更流淌着清新潇洒的气韵,儒雅之感油然而生。字迹秀美却不纤弱,灵动却不浮滑,轻重有致的笔触里,藏着苍劲的力道;墨色晕染的层次中,透着厚重的功力。这份美感,无关刻意雕琢,而是数十年深耕书道的自然流露 —— 既有古帖的古朴底蕴,又有个人的鲜活意趣,古朴与华美在此间达成了奇妙的平衡。
先生的书法,从来不是孤立的笔墨艺术,而是他人生态度与审美追求的投射。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一份对传统的敬畏、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在快节奏时代里,守得住初心、沉得下心来的定力。这份坚守,或许正是当下书道传承中最珍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