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可桥——当代艺术名家【翰墨精品赏析】
更新时间:2025-09-19 16:40 浏览量:1
Tang Keqiao
汤可桥,1955年出生,江苏徐州邳州人。1970年代从事美术及玉石雕刻艺术的学习,创作,制作。1980年被连云港市政府作为技术人才引进到连云港工艺美术系统工作。一直以来从事传统玉石雕刻艺术的设计,创作。
笔含禅意写心象 墨蕴真情绘世相
—— 汤可桥先生画作品鉴
观汤可桥先生的画,如同品一杯陈年老茶,初赏见笔墨之雅,细品悟精神之深。他的作品从不刻意追求技法的炫技,而是以 “抒情达意” 为魂,将笔墨化作情感的载体,让每一幅画都成为有温度的倾诉。
在人物造型上,汤先生深谙 “删繁就简” 之道。他不执着于细节的描摹,却能以简略之笔捕捉人物的神韵,寥寥数笔便让形象鲜活起来 —— 或含嗔带笑,或凝思远眺,喜怒哀乐皆跃然纸上。这种 “传神” 的功力,源于他对 “以书入画” 的深刻践行。笔线中藏着书法的筋骨,提按转折间见出中锋的稳健,墨色浓淡里透着文人的雅致,最终成就了画面 “淡雅意境” 的独特美感,不艳俗、不张扬,却如清风拂面,耐人寻味。
若细究画面的整体构思,更能窥见汤先生艺术思想的深度。他将画理的严谨、禅心的通透与自身的人生感悟熔于一炉,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浑然天成的融合。画中的留白,既是构图的巧妙,也是禅意的留白;人物的姿态,既是造型的需要,也是心境的流露。这种 “淋漓尽致” 的表达,让作品超越了视觉的观赏,成为观者与画家精神对话的桥梁。
从艺术审美来看,汤先生的画兼具 “简练”“浑融”“洒脱” 三重特质。简练在于笔墨的克制,不冗余、不堆砌;浑融在于气息的贯通,人物与背景、墨色与留白无生硬割裂,如流水般自然;洒脱则在于用笔的率性,他作画时 “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笔端带着果敢的气势,却又在细节处暗藏匠心,最终达成 “形神兼备” 的境界。更难得的是,他的人物突破了时空的界限 —— 既有古典人物的温婉雅致,也有现代人物的鲜活灵动;既有东方审美的含蓄内敛,也有西方造型的生动写实,真正做到了 “古今交融、中西贯通”。
汤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画艺的高超,更在于 “画如其人” 的真诚。他潜心艺事多年,不为名利所扰,得失淡然处之,只以 “静心安神” 为念。这份纯粹的心境,化作笔墨间的禅意,让他的画 “画中有画,画中有我”—— 画的是人物,也是自己的心境;是景象,也是生命的感悟。他笔下的人物,动态劲利却不张扬,即便繁杂斑驳,也能在体势偃仰间找到呼应,开合得当、穿插有致,隐显处藏着巧思,虚实间生出韵味,真正做到 “画外有画”。
古人云:“画者,心之声也。” 汤可桥先生正是以笔墨为喉舌,写出了心灵的声息。他将水墨的写意精神发挥到极致,笔墨内涵丰富而深刻,意境空间深远而辽阔。要绘出这样的作品,需有宽博的胸襟、磊落的气概,作画时不激不厉、凝神静气、从容不迫,方能让情感与笔墨同频,让禅意与意境共生。这样的画,早已超越了 “像与不像” 的浅层评判,成为传递情感、寄托理想的精神载体,也让汤可桥先生的艺术,在当代画坛中自成一派,散发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