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也能“治病”?走进海派艺术馆看展,抚平内心的“焦虑”
更新时间:2025-09-19 16:32 浏览量:1
9月19日,“心身共境——疗愈艺术实践邀请展”在海派艺术馆开幕。作为“春申美好生活季”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本次展览以“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理念,展示中国疗愈艺术前沿成果,让观展市民感受艺术疗愈的力量。
展览现场。
关注特殊群体,也治愈普通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这一背景下,“疗愈艺术”悄然兴起。展览跳脱“医疗艺术”的单一框架,既关怀精神障碍患者、孤独症儿童、高压人群等群体的特殊需求,也向普通人敞开怀抱,提供一片情感的栖息地。
展览现场。
展览汇聚美术馆、高校、医院及社会多方力量,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艺术、音乐、戏剧等多种类型,构建出融合艺术创作、科技探索与社会关怀于一体的沉浸式空间,并深入挖掘中国本土疗愈智慧,如八段锦数字化交互、中医药方视觉化、正念绣道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表达有机融合,传递出中国式人文关怀。
展览现场。
引入AI技术,疗愈体验多元化
走进展厅,一件件作品以独特方式落实疗愈理念,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温度。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与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联合创设的“在你的世界爱着你——China之星”,由50户孤独症儿童家庭与志愿者共同创作,每一块瓷片象征一个“星星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通过陶艺实现情绪表达与社会融合。闵行区“星空画院”则通过绘画疗愈课程,提升孤独症青少年的专注力、情绪管理与亲子关系。瑞金医院的“善爱·共生”艺术疗愈空间,以“医院不应该是苍白的,它可以是花园,也可以是美术馆”为理念,将艺术融入医疗环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带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展”,以艺术为媒介,搭建起青春心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诠释疗愈艺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价值。多所高校引入AI生成技术,构建舒缓情绪的体验空间,为观众疏导情绪压力、提升心理稳定性。
上海戏剧学院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营造、角色扮演、动态视觉及交互叙事,助力情绪调节
上海音乐学院以声波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出融合听觉、视觉与交互性的多维疗愈场域。
“在你的世界爱着你——China之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带来“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将推出8场专为7至12周岁亲子家庭量身打造的“家+书屋”×疗愈艺术实践邀请展艺术疗愈体验活动。其中包含专为孤独症儿童家庭定向设计的瓷片画疗愈体验,以及多项开放报名的艺术疗愈实践,如掐丝珐琅、毛毡戳戳乐、手绘玻璃画、陶艺制作、漆扇串珠香囊、轻身体艺术体验及扎染艺术等。
栏目主编: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