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越剧张宇峰:流派漩涡中的艺术逐梦人

更新时间:2025-09-19 21:15  浏览量:1

在越剧的缤纷世界里,张宇峰曾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却因一些争议,在众人的目光中经历了起伏。她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尤其是转投徐派这一行为,既引发了越剧两派演员与戏迷的波澜,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越剧艺术更深层次的追求。

张宇峰最初以陆派小生的身份崭露头角。1995年,还对越剧不甚了解的她,在老师和父母的劝说下,踏入上海戏曲学校的大门,从此与越剧结缘。刚入学时,她对越剧兴趣缺缺,每日的高强度训练让她疲惫不堪,甚至多次萌生出放弃的念头。直到1998年,命运迎来转折,著名陆派艺术家曹银娣来到戏校挑选有潜力的学生,张宇峰幸运入选。在曹银娣的悉心指导下,张宇峰渐渐发现陆派越剧的独特魅力,从此一头扎进越剧艺术之中。

为了演好陆派经典剧目,张宇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珍珠塔》的《跌雪》一折中,为了让表演更具张力,她和曹银娣老师参考锡剧表演方法,加入了吊毛等高难度动作。这些动作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张宇峰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执着,克服重重困难,将这折戏演绎得极为出彩。2001年毕业时,她凭借《跌雪》荣获上海越剧新人奖第一名,并顺利进入上海越剧院,开启了辉煌的演艺生涯。此后,她不断打磨技艺,在陆派剧目中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成为陆派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就在张宇峰在陆派越剧领域如日中天之时,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投徐派。这一决定在越剧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从演员角度来看,越剧界向来注重师徒名分和流派传承,转投他派被视为对原流派和师父的不尊重,近乎“欺师灭祖”之举。曹银娣老师对此深感失望,公开表示张宇峰违反了越剧界的职业道德,师徒二人的关系也因此陷入僵局。从戏迷角度来说,大家分成了两派。一部分戏迷认为,越剧应该打破门户之见,集百家之长才能重振旗鼓,张宇峰的做法是对越剧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而另一部分戏迷则坚持各行有各行的规矩,既然入了陆派,就应该遵守陆派的传承规则,不应随意转投他派 。

那么,张宇峰为何要转投徐派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她对艺术的深度思考。张宇峰是一个对艺术有着强烈探索欲望的人,她不满足于在单一流派中发展,希望能够汲取不同流派的精华,拓宽自己的艺术边界。徐派唱腔刚劲洒脱,与陆派的古朴典雅有着明显区别。张宇峰看中了徐派独特的艺术魅力,认为学习徐派能够让自己在表演和唱腔上有新的突破。她渴望通过融合不同流派的特色,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为越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

事实证明,张宇峰的探索并非毫无成果。她尝试将陆派唱腔的婉转与徐派的刚劲相结合,在表演中融入话剧、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技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被业内评价为“唱腔字字清楚,动作干净利落,还总能把话剧、京剧的招数化进越剧里” 。例如在《情探·送别》中,她的表演既有陆派的细腻情感,又有徐派的大气磅礴,让观众眼前一亮,也为越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虽然张宇峰在转投徐派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争议和困难,但她从未放弃对越剧艺术的热爱。离开上海越剧院后,她依然活跃在越剧舞台上,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传承和推广越剧。如今,她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努力平衡,偶尔出现在越剧演出中,每一次亮相都能让戏迷们感受到她对越剧不减的热情 。

张宇峰转投徐派的行为,是她在越剧艺术道路上勇敢的探索。尽管引发了两派演员和戏迷的争议,但也为越剧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的发展需要突破和创新,而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往往需要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