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赏析叙事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20 05:57  浏览量:1

基础知识

一、叙事技巧

谁在叙述?

(1)叙事人物——作者(故事外)/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内)。

(2)叙事人称(作用)。

怎么叙述?

1.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1)定义: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然后再接着叙写原来的事件。

(2)作用: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②衬托、表现人物形象;③为后文做铺垫;④突出文章的中心。

4.补叙

(1)定义: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或者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补叙的内容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补叙一般放在文末,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等作补充介绍。

(2)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5.平叙

(1)定义: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

(2)平叙的两种类型。

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的事都交代清楚。

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6.不同叙述方式的作用。

二、叙事节奏

1.定义

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快”指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粗略品味。“慢”指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的法宝。

2.作用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在关键段落流连,对无关紧要的段落一笔带过,不是匀速前进,这样可以带来详略得当,张弛有度的效果。这种节奏的变化,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

三、叙事频率

指故事中事件与叙述的重复关系,往往具有渲染、强调的作用,如《祝福》中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既突出了阿毛之死对她的打击之大,又强化了鲁镇人的麻木、看客特点。

四、叙事视角

1.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用:①视野开阔;②叙述自由;③客观全面。

2.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

如《百合花》,《老人与海》。

作用:①设置悬念;②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③还原事物本来面貌。

3.特殊视角

(1)儿童视角。如《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以儿童视听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2)女性视角。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文笔也相对更为细腻,引人入胜;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3)动物视角。如夏目漱石《我是猫》。

五、叙事方式

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

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式。

六、情节技巧

七、叙事语言

思维路径提炼句式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答题要点

怎么写

运用了……

①词语形式:

叠词、动词、语气词

②句式特点:

感叹句:情感强烈

疑问句:发人深省

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明

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③语言风格:

朴实自然、清新明快、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词彩绚丽、辛辣尖锐……

④语体色彩(特色):

口语:朴实、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色彩

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

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对比、衬托、

象征、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引用

结构特色:

伏笔、铺垫、过渡、照应、悬念、首尾呼应……

①表现手法

②结构特点

③修辞手法

④语言形式特点

写什么写了……

确定指述对象,抓住对象特征为什么写具有了表达(表现)了……突出了……暗示了……

①艺术效果②作者情感③人物形象④情节内容⑤作用

八、其他叙述特征

1.对话式

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心理感受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价。例:《古渡头》《越野滑雪》。

2.心理式

“心理”便于表达自己的多重情感、多层论点,叙写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许多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变得有条理,也便于读者理解文意。例:《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就是以文学名著、历史传说、寓言故事为蓝本,重新编造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作用:①小说叙述的故事“于史有据”,作者查考典籍,博采文献,使文章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幽默)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即对历史和现实均做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4.真实与幻觉交织

真实与幻觉交织,就是真实与虚构的交织,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虚构一些情节,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

5.历史和现实交织

小说文本历史叙述与现实叙述相穿插,营造历史氛围,增加文章的厚重感,读起来更加沉凝有力;同时,历史内容与现实叙述相呼应,结构精细紧凑,层次分明,使文章要素齐备、情节完整;从历史与现实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衬托,使人物更为立体可感;在变换的时光中表达不变的主旨,多层次地表现中心思想;补足对应事件的相应背景,使读者易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对应的情节;借时空变换给读者以启示。例:《赵一曼女士》。

6.叙事与写景交织

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能够使得文本的叙述节奏舒缓,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例:《古渡头》。

7.场景集中与转换

场景集中就是指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场景发生,这样可使故事结构紧凑;场景转换就是空间场面的转换。场景是小说的环境,紧扣环境描写的作用回答。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靠激烈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注意散文化小说、历史小说还有只是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平淡叙事的小说,它们呈现的特殊叙事技巧。

解题技巧

一、设问方式

1.对点设问指定答题方向,就叙述中某个特点,分析其效果或作用。题型标志:出现叙述特点方面的相关术语。(1)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有什么效果?(2)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3)作品以对话形式讲述xx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综合设问要考虑所有的叙述技巧,分析其效果或作用。题型标志:题干有“叙述”“构思”“布局”“结尾”等字样。(1)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2)作品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二、解答思路

1.点明情节手法或技巧

阅读题目后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分析对应文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技巧。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描写中,如常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

2.结合文本内容,厘清情节思路

结合文本情节分析所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联系小说的三要素进行分析,有时需要分析读者效果。

3.意答题时要综合考虑效果

①给叙事、情节带来怎样的好处:如叙事清晰,便于展开情节,情节引人入胜等。

②表现人物作用:如更好地表现xx的xx形象等。

③主旨作用:使主题更集中、鲜明、深刻等。

④其他角度:如思想感情、审美效果等。

典题练习

【对点练习】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

本段写当初林冲在东京救助李小二的情节,从文章总的情节来看,运用了什么手法?与下文李小二夫妇报恩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①插叙手法,通过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过李小二的情节,表现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②从文章总的情节上看,为下文李小二夫妇报恩埋下伏笔。

【对点练习】

请辨析以下文段的视角与人称。

(文段一)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鲁迅《孔乙己》

参考答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文段二)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挂,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莫泊桑《项链》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对点练习】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水浒传》)

【分析】“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段中人物叙述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说书人视角(文段画横线部分)转成公人的人物有限视角(文段加粗部分)。这种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这就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从某个人物看人看事。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这种变化往往被忽视,所以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对点练习】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好处:①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因为“我”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头;因为“我”,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题更深刻。“我”是小说人物高洁人性和美好人情的见证者。“我”见证了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见证了新媳妇的美丽娴静、纯朴,见证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来抒情,更真实可信。

③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作品受“我”所见所闻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叙述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如通讯员过去的生活只能凭借“我”的想象来描写,他牺牲的原因及场面只能通过“我”的听说来补充,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的心理只能通过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暗示,这反倒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表达更含蓄,行文更有余味。

(2)《哦,香雪》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从他者角度来叙述,虽然缺乏真实性和亲历感,不利于抒情,但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表达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村庄、车站、西山口车站、学校等地点灵活转换,过去、现在随意切换,使得小说情节更生动,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②有利于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形象。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能对香雪、凤娇等农村姑娘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尤其是对香雪心理的描写会更为细腻、逼真,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