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吕少卿·朱友舟·熊岱平·魏晋 四人书画作品展(第七回)9月21日亮相玄武艺术馆
更新时间:2025-09-20 14:34 浏览量:2
君子之道
吕少卿·朱友舟·熊岱平·魏晋
四人书画作品展(第七回)
开幕时间
2025年9月21日 15:00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1日—10月9日
展览地点
玄武艺术馆
(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九号玄武文化科技园B1栋)
—— 序 言——
君子之道
▢丁亚雷
友舟教授来电话说,近期打算在玄武艺术馆举行“君子之道”的第七回展览,希望将之前他们在南视觉美术馆时我写的小序再稍加修改一下,继续使用。
我看了一下之前写的文字:
吕少卿、朱友舟、熊岱平、魏晋四位仁兄携手举办书画展,名为“君子之道”,我认为合适。
他们让我顺便写点文字,这我倒觉得不合适了。
他们四位何止是能书善画,本身也是著作等身的学问家,道德文章信手拈来,哪里需要他人捉刀代笔。他们这盛情让人费解!
疑问归疑问,费解归费解,该写还得写。我能想到的理由,只能是:虽然作品好,自己使劲吆喝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像君子所为。找个朋友出面帮忙,以旁观者身份大声叫好,这样显得正义凛然一些。
当然,这是调侃着说的。为他们叫好,却实实在在是发自肺腑的。好的东西,喝起彩来,那底气是足的。
吕少卿近期专注于道释佛禅水墨人物,人物造型虽然个性突出,不落窠臼,但画风淡雅脱俗,作品主题与语言风格相得益彰,画面已经具有鲜明的识别特征。
朱友舟对书法创作抱有一种动态的理解,他在深研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以发展观看待书法,在书法的传统和现代观念之间,寻求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平衡。
熊岱平在山水上用功较多。从临摹到写生和创作,他对经典山水一直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景仰。他的笔墨运用皆有章法可循,处处体现向传统致敬的用心。
魏晋的书法清新爽利,很见功夫。他的小楷作品尤其出彩。他的小楷用笔流畅却结体坚实,犹如作者呼吸一般吐纳稳定而自如,深受众多书家好评。
上述文字就事论事,和他们的人品无关。他们的为人处世,有目共睹,只和了一个词:“君子”。
所以,吕少卿、朱友舟、熊岱平、魏晋四位仁兄携手举办书画展,名为“君子之道”,我认为——合适。这是几年前写的文字。
虽然几年过去,四位好友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认为,这时举办“君子之道”第七回展,与大家再次分享他们的艺术成就,依旧还是应着那两个字——合适。
当然,我也衷心祝愿,他们四人对待艺术的这份“合适”,能够有第八回、第九回……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最终成就一段艺术佳话。
是为再序。
参展艺术家
吕少卿
1972年生于江苏东台,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参展艺术家
1973年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书法系副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团队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书法学专业建设主持人。2014—2016年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毛笔、笔工与书法创作》《江苏书法史》,并参与原文化部课题《中国书法创作理论研究》。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战国楚简书风研究》。2020年,主持江苏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一带一路”古诗创作》。2024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楚简楚辞创作》,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参展艺术家
1977年10月生于江西丰城,曾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现为玄武艺术馆馆长,南京市玄武区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美协山水艺委会主任,南大终身教育学院校外教师,南师大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教师。军旅十六载铸其风骨,后潜心绘事,先后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得南北画学之精髓。其山水承古出新,笔致清雅,墨韵浑厚,深具金陵文脉气象。其人其画,融军旅之刚健于文人笔墨,合当代视野于传统意蕴,为金陵画坛传统山水之中坚。
参展艺术家
魏 晋
江苏沛县人。字晋之,斋号风度堂、古风堂、荷香居、后湖山居、清浅小筑等。工小楷,善书经文。有《游目骋怀·魏晋卷》《魏晋风流》《魏晋风度》《魏晋心迹》《过雨荷香》《家住六朝烟水间》《且向栖霞问丹枫》《江风墨韵》《君子之道·魏晋卷》《字字经心》。
作品欣赏
吕少卿《月明秋思》66cm×45cm
吕少卿《雨后长风》70cm×45cm
朱友舟《之子上帝联》142cm×16cm×2
朱友舟《受天克龚联》142cm×16cm×2
熊岱平《云溪高隐图》136cm×68cm
熊岱平《林壑新霁图》47cm×84cm
魏晋《寒窑赋》35cm×60cm
魏晋《随园食单二则》50cm×78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