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学
更新时间:2025-09-20 08:00 浏览量:1
《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 李开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日,历史学家李开元教授携首部历史随笔《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与读者见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的李开元曾师从田余庆、西嶋定生等史学大家,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以《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奠定学术根基,又通过《秦崩》《楚亡》《汉兴》等“复活型历史叙事系列”进行历史书写实践。
李开元多年来始终不断思考何为历史学的问题。书中,他多次强调“历史在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观点,强调历史研究的双重性,即“科学般的历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历史学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结论:历史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就内容而言,历史学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母体;就方法而言,历史学游走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就未来而言,历史学包含了各种非虚构的巨大空间。这种史学观点,在书中不仅体现为理论探讨,也体现在他的研究与写作之中。
李开元在书中回忆了自己与史学大家邓广铭先生的交往。在总结邓先生的学术成就时,他写道:“研究与叙事并重——邓氏史学的这个特点,完整地体现了历史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的基本精神。”李开元极为认同研究与叙事并重,认为研究与叙事,是承载历史学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叙事,接近于艺术,追求美;研究接近于科学,追求真;历史叙事,是在研究基础上的叙事,在求真的基础上求美。
在《告别就实》一文中,李开元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与写作历程,预告了退休开启的新生活。“三十八年的学术生涯,都在渴求宣泄的出口,争相求现于笔端纸上。我希望可以一年一本书,著述与年龄共生,学术生涯与自然寿命同长。”2000年博士论文《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出版,立即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而让更多读者知道李开元,却是他的历史叙事作品。
本书中,收录了李开元多篇用诙谐调侃的文字表现深沉严肃思考的文章,这些文章关注历史学的本质、要素、时间观念,探讨史真、史料与史著的关系,表达对历史叙事的看法。
本书中收录了多篇与作者的“历史叙事三部曲”等非虚构历史写作相关的文章及访谈,这些文章涉及三部曲的写作思路、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在此之外,作者更加强调的是,叙事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史学家要重新担负起书写历史的责任。
《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不仅是一部关于故人故事的追忆,一种有关历史研究的思考,更是一次对历史书写方式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师法司马迁,打通文史哲”的学术志向,强调历史是对史实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的合理推想和重构。探讨历史叙事与历史理论的关系以及对历史书写意义的分析,这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历史叙事如何做到史论结合?历史应由谁、如何书写?新史料的发现会怎样影响历史书写?这些新史料又该如何运用?书中通过追溯司马迁以来的历史写作范式,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做了回应。希望读者朋友们跟随李开元教授“在历史现场”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的书写与重构,找到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