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在喜马拉雅山脉放烟花?生态保护经不起“艺术冒险”

更新时间:2025-09-20 18:55  浏览量:1

据媒体报道,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放烟火,引发争议。当日傍晚,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开始燃放艺术烟花。现场视频显示,三幕烟花在山脊爆破点燃,形成“升龙”动态景观。

图源网络

这场“艺术盛宴”没等来多少赞叹,却被铺天盖地的质疑包裹。主办方口中“可降解材料、清理残留物、修复植被”的承诺,在生态脆弱高地能否承载烟火爆破的追问前,显得格外单薄。

艺术需要舞台,但不该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蔡国强的“火药艺术”向来以震撼著称,从城市夜空到江河湖畔,爆破的瞬间总能留下深刻印记。可喜马拉雅不是普通的“舞台”,这里是世界屋脊,是众多珍稀物种的家园,是生态链中最敏感的一环。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层薄如蝉翼,植被修复周期可能长达数十年,哪怕是几克残留的化学物质,都可能对当地水源、土壤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尽管主办方解释“烟花可降解”,但“可降解”需要时间,而高原的生态系统,等不起这份“缓慢的修复”;声称“转移牲畜、引导小动物”,但那些藏在岩石缝隙里的昆虫、夜间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又该如何被“周全”?艺术的价值是唤醒美好,而不是制造隐患。当烟火的光芒照亮雪山时,我们更该看见光芒背后,生态脆弱的阴影。

商业营销可以创新,但不能突破生态伦理的底线。作为户外品牌,始祖鸟的核心价值本应与“保护自然、敬畏荒野”深度绑定。消费者选择户外装备,不仅是为了探索自然,更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守护。然而,这场“高原烟火秀”却用“艺术+高端户外”的标签吸引眼球,忽略了高海拔地区最基本的生态承载力,让人看到了商业逻辑对生态逻辑的碾压。

这场争议的背后,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隐性傲慢。总有人认为,凭借技术手段和事后补救,就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仿佛自然只是等待人类“改造”和“装点”的背景板。但事实上,在喜马拉雅这样的生态高地,人类的任何“小动作”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去年某地在高原草甸举办音乐节,散场后垃圾清理了半个月之久,被踩踏的草甸过了两年仍留着“疤痕”。这些教训早已说明,在生态脆弱区,“先破坏后补救”向来都是伪命题。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

我们并非反对艺术与自然同行。敦煌壁画里的远山近水,是艺术对自然的致敬;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是舞蹈与自然的共鸣;就连藏区的唐卡,也是用矿物颜料把雪山、草原的美定格在画布上。这些艺术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倾听自然”,以最小的干预传递最深厚的情感。如果此次“高原艺术”能用数字投影替代实体爆破,以生态绘画记录高原之美,或许能实现“艺术与生态”的双赢。可惜的是,这次的烟火秀,选择了最具冲击力、也最具风险的方式。

喜马拉雅的雪,见过亿万年的风霜;那里的风,吹过无数生命的轮回。这片土地不需要人类用烟火“点亮”,其本身的存在,就是最动人的风景。当我们想在自然中留下“艺术印记”时,不妨先停下脚步问问:我们要的是震动一时的惊艳,还是难以修复的伤疤?

生态的底线不该为任何“创意”让步,自然的敬畏更不该被任何“营销”消解。希望这场争议能成为一面镜子,照见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有的谦卑。说到底,能让艺术永恒的,从来不是爆破的瞬间,而是与自然共生的长久。

文 | 孔德淇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