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恒星到细胞:数字艺术家托尼·布朗在成都召唤一场宇宙尺度的“风暴”
更新时间:2025-09-20 20:42 浏览量:1
9月20日下午,数字艺术家托尼·布朗在中国西南的首场个展“棱镜”于成都K空间正式开幕,展出了一组以综合材料和综合媒介装置为主的新作,展期将持续至11月23日。
其中,从主展厅地面延伸至天花板的那件大型装置作品“风暴将至”成为全场焦点:数百个直径约篮球大小的异形“模块”紧密相连,如海浪,如旋风,如星辰,如细胞——从微观到宏观,构筑出一道艺术的奇观。
策展人俞可表示,在这个AI迅捷发展的时代,数字艺术已不再回避技术本身,而是力图使之回归“具身的关系结构”——技术不是终点,而是激活身体知觉、重构认知与情感经验的媒介。“在这一语境下,艺术成为我们思考技术伦理、重建感知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提醒我们在技术饱和的环境中重新发现人的价值与尊严。”
托尼·布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些模块都是以高强度PLA材料3D打印而成的,“你可以把它们看作闪烁光芒的星体,也可以把它们看作肉眼不可见的细胞或病毒——从极大到极小,从恒星到细胞,折射出这个宇宙不可思议的丰富尺度。”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托尼·布朗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致力于数字艺术创作,是该领域的早期探索者之一。他的父亲是一位结构工程师,也是一名程序员。
“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编程了,也常跟随我的父亲去看桥梁如何建造。”布朗说,“这些经历让我对事物被建构的方式以及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深感兴趣。”
托尼·布朗很早就随家人从英国移居加拿大,后回到欧洲,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任教多年。从十多年前开始,他的工作和生活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现在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告诉记者,自己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科幻迷,尤其欣赏《异形》系列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得知这个周末银河奖与星云奖两大科幻奖项的颁奖礼也在成都举办时,托尼·布朗赞叹连连:“这个城市历史悠久,同时又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未来感。我非常开心自己的西南首展在这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