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为什么这么强悍?揭秘蒙古帝国的战争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20 05:50 浏览量:1
尽管元朝国祚不过百年,但蒙古帝国在鼎盛时期,是历史上连续陆地版图最大的帝国——东起日本海和朝鲜半岛北部,西至东欧和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达南海和东南亚一带。
成吉思汗带领他的蒙古大军打下这片横跨欧亚的广阔疆域,建立四大汗国进行统治,还强势入主中原,妥妥的“战斗民族”。
战争是开拓疆域、打造强盛王朝的重要手段,但也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甚至还可能拖垮整个王朝。
而成吉思汗能纵横亚欧,一路所向披靡,除了采用“以战养战”的战争策略,还跟他的军事系统的打造有着紧密关系。
蒙古帝国的军队为什么如此强大勇猛?军事行动为什么如此高效有力?蒙古军队的军事体系是如何打造的?
美国历史学家梅天穆(Timothy May)教授专研蒙古帝国和军事史,他的著作《弓弩与投石机:蒙古的战争艺术》对蒙古帝国的军事编制、军队训练、装备、补给、后勤、谍报、战术战略等方面进行梳理解析,并分析多场战争案例,全面清晰地展示蒙古帝国的军事体系和战争艺术,揭开战斗民族军事常胜、征服世界的奥秘。
弓弩与投石机,是蒙古帝国军队攻城掠地的重要武器。对于从小就练习箭术的马上民族来说,蒙古人的主要武器是复合弓,用多层的角、木头、筋和胶制成,采用铁、钢、角或骨制的箭簇,穿透力强,射程可达300~500米。
武器是取胜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军队的组织架构、训练、后勤、战术等。作为在草原上讨生活的民族,蒙古帝国的军队并非是简单地以部落联盟的方式凑到一起就开干,而是从组织设置、征募到管理、调动、指挥,都有一系列的章法,如十进制等。
这可使蒙古军队作为一个高效的整体来行动,能在统一指挥下奔赴遥远的地区作战,体现了成吉思汗雄才伟略的军事才能,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的基础。
成吉思汗设立了怯薛制,即其禁卫军,从亲属贵族中吸纳人员,既是帝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培养军队将领和管理人才,也是一种对王侯和属臣的控制方式,确保其忠诚。
另外还有“探马”部队安置在边界及征服地区进行侦查、管理和防守,并会随着帝国的扩张而移动、推进,抵达新的边界执行任务,巩固新的征服地区。
蒙古帝国的战争艺术影响深远,直至20世纪的现代战争中仍有其影子,蒙古军队极强的机动性和纪律性、灵活多变的战术、火力的使用,等等,仍被人们研究和学习。
对于蒙古帝国这个强悍的战争机器来说,靠武力打天下不是一件难事。但,元朝统治之下社会矛盾频发,不过百年便灭亡,四大汗国逐渐衰亡,曾经广阔的疆域四分五裂。这些都说明了,武力不是万能的,治国守成是一件更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