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斡旋冲突失败,特朗普“交易艺术”失效?中方一语道破关键
更新时间:2025-09-21 15:38 浏览量:1
连续斡旋多场冲突,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被质疑失效。对此,中方一语道破关键。那么,特朗普为什么接连斡旋失败?中国的态度又说明了什么?
当地时间9月18日,特朗普在英国国事访问即将结束时,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出席记者会。他罕见承认,自己为结束俄乌战争所做的努力,并没有迅速见效。他点名普京,说“他让我失望了”。特朗普原以为,凭借和普京的关系,可以轻易推动停火。但事实证明,这种预期太过乐观。战争已经持续多年,双方付出的代价巨大,利益冲突复杂,岂能靠个人关系轻易化解?特朗普的这种说法,看似直白,实则反映出他对战争复杂性的低估。
无独有偶,过去一年,他试图在巴以冲突、印巴对抗中展示所谓的“交易艺术”,但结果也是不理想。无论是斡旋失败,还是和盟友达不成共识,都让外界质疑他是否真的掌握了所谓解决冲突的“独门本事”。
而特朗普的外交尝试之所以不断受挫,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度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低估冲突的复杂性;二是过高估计美国的控制力,忽视了当事方的意愿。俄乌冲突不是普京一人能决定的,巴以冲突也不是以色列和美国一手能压下去的,印巴矛盾更不可能靠外部交易解决。特朗普把复杂的国际冲突想象成商业谈判,寄希望于用利益交换快速解决。但在现实中,这些冲突涉及历史积怨、民族矛盾、战略竞争,不是单靠“交易”就能收尾。
就比如,英国首相斯塔默此前表态称,如果以色列不改变现状,将在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而美国则坚持支持以色列。这种分歧表明,西方在巴以问题上出现裂痕。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倾向承认巴勒斯坦国,这让美国显得越来越孤立。特朗普固守亲以色列立场,但他没有提出任何实际可行的和平方案。军事冲突持续,平民流离失所,停火谈判迟迟无法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一味偏袒以色列,只会加剧矛盾和对立。
而在刚结束的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加沙停火决议时,美方代表再次一票否决,导致加沙停火决议没有通过。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已经多次就加沙问题进行表决,但美国频频动用否决权,成为阻止停火的最大障碍。美国的选择,客观上给了以色列更多军事空间,也让国际社会的不满集中爆发。巴勒斯坦方面批评美国是“共谋”,甚至指责其纵容以色列的“种族灭绝”。这种批评虽然带有情绪,但也反映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失去了客观公正的形象。
对此,在北京香山论坛上,何雷中将就一句道破关键。他表示,个别国家过高估计了自己在解决冲突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一贯强调“劝和促谈、停战止火”,主张冲突最终还是要由当事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他还指出,其他国家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代替当事方,更不能把冲突当作地缘政治的工具。
有分析认为,美国强调控制,试图通过施压、制裁和联盟来改变局势;中国则强调协调,希望通过谈判、对话推动停火。美国的方法往往让冲突延长,因为它过于关注权力博弈,而不是问题本身的解决。中国的方法或许进展缓慢,但更符合大多数国家对和平的期待。正因如此,中国的声音在国际社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说白了,特朗普为什么斡旋失败?因为他把冲突当作生意,却忽视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他没有办法平衡利益,也无法改变当事方的核心诉求。因此,所谓的“交易艺术”才会在地缘政治里失灵。而中国的表态则提醒世界,和平不能靠某个国家的单方面安排,而要靠各方共同努力。未来,谁真正能推动和平,谁才会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这是特朗普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