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龙岗在京获评“全国有意思第一区” 来了就想留下来
更新时间:2025-09-22 07:24 浏览量:1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任琦 罗实宜 李萍)9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举办第五届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龙岗区拿下“2025有意思品牌(城区)”案例。在连续7年霸榜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中国工业第一区”的“钢铁直男”形象之外,喊出“趣龙岗,有意思”口号的龙岗又加持了“全国有意思第一区”这一现象级IP,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就业和安居的首选地。
当工业强区玩起“文体旅商盲盒”
年轻人为何甘愿“二刷三刷”?
“白天在鸿蒙试车,晚上在大运中心听演唱会,周末去甘坑古镇拍汉服——这才是深圳打工的正确打开方式!”95后程序员阿东的休闲日程,正是龙岗“趣场景”的缩影。拥有303座公园、5条地铁线的龙岗,把“文体旅商”揉成了可触摸的生活盲盒。
开业仅一周年的大运天地,将大运中心的3块“水晶石”环抱其间,日均客流8万+,重新定义了“水晶商圈”的繁华。“试用龙岗,顺便打卡一场超燃演唱会!”龙岗的这句slogan,让2025年演唱会季的酒店入住率飙升。
“工业+文旅”的反差萌同样有趣。在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游客可以触摸返回舱模型;在龙岗能源生态园,垃圾焚烧厂变身工业旅游示范点。“带客户刚参观完大厂,转身就能在隔壁咖啡馆看艺术大展——这种混搭既丝滑又奇妙。”深圳市流行周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睿说。
文化艺术领域,龙岗的惊喜同样不间断。这里有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有引领亚洲艺术潮流的“100+艺术季”,连黄渤的“黄逗菌”都来“艺起开盲盒”,市民还能扫码打“飞的”追逐海上落日。
数据证明了龙岗的吸引力:今年1-8月,龙岗接待区外游客近174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46亿元,同比双增超25%。
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来了就想留下来”
龙岗如何让青年零成本试错?
“在饭店吃饭,老板竟直接免了单;之后,有关部门还主动帮我们对接岗位——这份温暖真的戳中人心!”前不久,两名大学生在龙岗的际遇刷屏全网,让广大网友感受到这里的温度。“免费试用龙岗14天”计划在过去半年为近7000名青年提供青年驿站的住宿和就业帮助,其中超半数人顺利在本地企业找到心仪工作。
龙岗的“青年友好”藏在细节里。在坂田星河WORLD,全国首个机器人6S店允许创业者“先用后买”;在宝龙文体中心,NBA级球馆开设公益时段,刚毕业的篮球少年每周都能组队训练;在“0租空间”,政府基金、全域场景、产业订单为创业者托底。
龙岗也致力于将“流量”稳稳转化为“留量”:亚洲艺术季期间,大芬油画村迎来10国艺术家开设工作坊,笔墨间的创意与本土企业需求碰撞,当场就有不少企业敲定IP授权合作,让艺术灵感落地成产业成果;无人机赛事“空中F1”一落地,便吸引大批低空经济领域的创业者扎根,让前沿赛事变成了产业集聚的“引力场”。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政府当“合伙人”
这样的产城关系有多爽?
在龙岗,“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产业生态优势——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让企业无需远寻合作,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身边找到伙伴、扎根发展。
为了强化这一优势,过去一年龙岗主动搭建桥梁,举办人工智能、智慧水务、“AI+教育”等场景对接活动50多场,直接促成20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合作金额超20亿元。这种“场景+市场”的高效落地,背后藏着龙岗独创的“助企三问”逻辑:精准对接企业“需要什么场景、缺什么资源、怕什么风险”,让产业协作少走弯路、快速见效。
更让企业安心的,是政府“全员当店小二、甘做合伙人”的服务力度,全区1872名干部结对8404家企业,实现 “有事开口、秒级响应”。从解决住宿难题的“千床万房”青年公寓,到精准匹配政策的 “智能服务”,再到助力拓展市场的“全球对接平台”,龙岗用“企业生命周期图谱”实现精准滴灌——不管企业处在哪个阶段,都能找到适配的支持,不用为“起步难、转型愁、拓市慌”犯愁。
这样的产城关系,不仅滋养了产业,更让城区充满 “有意思”的活力:龙岗的“爽”,不只是企业发展的顺畅,更是“人、城、产”的良性互动:让奋斗者有舞台,让生活者有诗意,让每个梦想都能找到落地生长的土壤。
刚过去的这一周,龙岗开启了“AI CITY”计划,发布了数字生活空间“4T for Home”创新成果,打开了全体居民通向数字世界的大门。越来越“有意思”将成为龙岗可持续的生产力,让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