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歌一曲献中华—许幸之艺术成就回顾展在线欣赏
更新时间:2025-09-22 08:00 浏览量:1
艺术家许幸之
1978年9月,许幸之在家中创作油画《水晶世界进行曲》
1934年11月,许幸之绘画、吴印咸 摄影合展(《文艺画报》1934 年第1卷第2期 第78页)
1961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合影。后排左起:李天祥、梁玉龙、艾中信、詹建俊、李铁根、葛维墨、靳之林、侯一民、韦启美、许幸之、董希文、林岗、潘世勋;前排左起:单淑英、戴泽、尹戎生、闻立鹏
1979年秋,许幸之根据意大利记者乔治·洛蒂拍摄的周恩来照片创作油画《伟人在沉思中》
1931年许幸之美术史论译著:《法兰西近代画史》封面 ,上海 文华美术图书印刷公司出版,1931年11
1956年7月20日,“荷兰画家伦勃朗诞生350周年纪念会和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许幸之在纪念会上做主旨报告
1957年2月,许幸之等美术理论教研室成员与民族美术研究所部分同仁在中央美术学院大门口合影
(左)1940年许幸之小说、散文合集《归来》(巴金选编的《文学小丛书》之一)封面,上海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4月出版
(右)1941年许幸之诗歌合集《诗歌时代》封面,上海 海石书店出版,1941年11月
(左)1945年许幸之诗集:《万里长城》封面,上海联合出版社出版,1945年11月
(右)2004年郑正主编《许幸之诗集》封面,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1月
1935年1月,许幸之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中国最早的抗日题材故事片《风云儿女》,其电影主题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2月,许幸之导演电影《风云儿女》现场照片,金石声摄影
1935年4月,许幸之(左一)和吴印咸(左二)等人在上海郊区某地拍摄电影《风云儿女》外景
1935年5月24日,抗日救亡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公映,电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很快成为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歌。图为该片剧照
1935年9月28日,许幸之(左上角)与电通公司同事在海军新军舰《平海号》下水仪式上拍摄纪录片
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义勇军进行曲》原版唱片,只有聂耳作曲的署名,由袁牧之、顾梦鹤等七名男演员演唱
电影《风云儿女》宣传图片,诗人辛白华(袁牧之饰)到歌舞班子化妆间看望好友阿凤(王人美饰),吴印咸摄影
(左)1950年春,许幸之赴北京,出任中央电影局电影艺术委员会编导。1951年他导演了新中国最早的军事题材故事片之一《海上风暴》,图为该片海报
(右)1935年许幸之导演的抗日救亡故事片《风云儿女》初次上映之后,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又在全国重新上映。图为1980年代复映时的海报
1937年12月许幸之导演曹禺话剧《雷雨》剧照,由青鸟剧社演出
1938年上海沦陷后,许幸之在租界地区积极参加进步戏剧运动,导演了多部话剧。这是他导演了罗曼•罗兰的《爱与死的搏斗》后,与演员们的合影
1939年7月底,导演许幸之与饰演阿Q的演员王竹友合影
1956年10月,为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全国一些剧团纷纷重新上演许幸之改编的《阿Q正传》六幕话剧,图为沈阳话剧团演出剧照
《朱理二世石膏像》 1925年 纸本素描 63×47.5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晚步——东京街景》布面油彩,33.5×45.5cm,1926年,私人收藏
《铺路者》布面油彩,50.5×67.7cm,1933年
《为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剧〈大雷雨〉所作的舞台设计》 纸本水彩,10×15.5cm,1938年
《稻田丰收》布面油彩,49×65cm,1947年
《鹫峰写生》板面油彩,20.3×29.1cm,1955年
《巨臂》板面油彩,53.7×71.7cm,1957年,中国美术馆藏
《无高不可攀》布面油彩,直径114cm,1961年
《油站朝晖》板面油彩,44.2×61.8cm,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大连造船厂》布面油彩,54.8×79.5cm,1962年
《海港之晨》板面油彩,44.2×61.8cm,1962年,泰康保险集团藏
《银色协奏曲》布面油彩,62.0×76.0cm,1962年,私人收藏
《小小球星》布面油彩,71.5×58.5cm,1964年
《水晶世界进行曲》板面油彩,直径127.3cm,1977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雪山冰湖壁画稿》纸本水彩,36×67cm,1977年
《红灯柿》板面油彩,29×38.5cm,1978年,中国美术馆藏
《西红柿》板面油彩,30.2×40.0cm,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