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丁小方:我的生活,我的艺术 ▸名家示范◂

更新时间:2025-09-22 11:30  浏览量: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耕水墨写意人物画的海上名家丁小方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创作了不少相关作品。他认为,为这样重要的纪念进行主题创作,讴歌时代主旋律,既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使然,也是他艺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用绘画的语言连接过去与现在,以艺术的方式让观看者铭记这段历史。

《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领导》2025年

《狼牙山五壮士》2025年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左翼文化运动》2025年

本期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知名品牌栏目“名家示范”,邀请到丁小方示范作品《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两个重要人物,一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另一位是著名剧作家夏衍,他也是上海市文联的第一任主席。

在访谈中他畅谈了自己的艺术感悟和潜心耕耘的心得,并就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探索中国画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01从生活中来

谈到主题创作,丁小方说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创作者要去生活中观察和记录,积累经验和素材,从而激发灵感和创作冲动。而这份创作习惯源自他青少年时期。丁小方的父辈当年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定居,他从小在弄堂里长大。小时候起,丁小方就喜欢看连环画,喜欢动动画笔。一开始他的艺术之路就像很多爱好者那样,从被老师赞赏有天赋,到成了学校里的黑板报达人,再到去美术小组接受一些专业的绘画训练,但不同的是,因为他的勤奋与坚守,让他与绘画结下了一生情缘。人最幸运的是,是找到自己一生所爱,并爱其所爱,丁小方对于绘画的喜爱就是如此。

1973年学生时代在上海东风中学画宣传画

中学毕业后,丁小方被分配到崇明农场,但他一直牢记中学老师对他的寄语——“你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绘画梦想”,于是在艰苦的劳作之余,只要有机会,他就拿起纸笔。每个月的休息日,他骑上自行车,背着画板,游走于整个崇明岛,去速写,从早画到晚,每个月都能攒下厚厚一沓速写作品。

《香味满圈》1978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尤其是《香味满圈》,画的是一位农场养猪姑娘的工作场景,这幅作品入选“京津沪职工美展”并获得了中华总工会颁发的“创作奖”,这是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个美术类奖状。他创作的《添食》《农场电视大学》《农家乐》等,多次入选上海相关美展,还多次获奖。用丁小方的话来说,这些作品都是“他的生活”——“我的创作完全从生活中来,我所描绘的都是生活的情景,也一定不是从自己思维中突然蹦出来的,就是触动了我”,而他的艺术之路就在这一步步坚实的足迹中越走越远。

1982年在农场寝室里作画

中国画《创业者》1983年

02

投入地寻找自己

20世纪90年代初,丁小方调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做美术编辑,随后又开始了专业深造,他先是就读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后又结业于上海中国画院首届高研班,并正式以上海画院专职画师的身份,开启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新篇章。画院这样一个专业创作的氛围,更激发了丁小方的创作热情和动力,他的视野更开阔,语汇更丰富,而他的追求与目标也更高远。

《岁月的旋律》 2004年

进入画院后不久,他就创作了《岁月的旋律》,这幅作品描绘了云南的纳西古乐,以块面的变化达到画面视觉上的时空流动,从而让古乐与现代艺人“古今对话”,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特地前往丽江,拜访了纳西古乐的传承人,收集资料,拍了许多照片做参考,一次次尝试画面效果。“任何的创作都要专注、投入,唯有百分百的投入,你的创作才能让你的作品有力量。”

创作《前进·前进·进》2009年

另一幅对丁小方创作生涯很重要的作品是《前进·前进·进》,采用中国画的四条屏形制,由乐器所代表的音乐的渐强去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个发展阶段,用平面化、装饰性的手法来打造人物的形体,塑造出雕塑感。《前进·前进·进》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全军美展、上海美展,均获优秀作品奖,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也是从这件作品开始,他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后来这种风格体现在他的许多主题创作上,其表现方式和技法在业内创作军旅题材、现实题材作品等有一定影响力。

03

生活在当下,创作在当下

如何找到新的技法和语汇去表现新题材和内容的挑战,这是当下每个中国画家都需要研究的课题。丁小方也是如此,他在吸收中国画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画与现当代融合,东西方元素的运用,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而无论丁小方的实践创新走到哪一步,不变的是,他始终保持对生活的静心阅读和对时代的敏锐感知。

《世说新语100图》之一 2015年

《水浒108图》之一花荣

丁小方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气质。他注重“以形写神,神形合一”,追求在简约的笔触中传达出人物的精神内涵。近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不同系列的人物写意人物画,从神话故事、水浒英雄、世说新语这样的古代人物,到鲁迅、弘一法师、当代中国工人这样的现代人物,他都从采风开始收集资料,直面自然、感悟生活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随后他回到案头,对从整体性的谋篇构局,再到作品小稿中细节和人物动作的造型设计进行逐一思考艺术的再现,他比喻这个过程“就如同演奏一部宏大的乐曲”。

《冷眉横对》 2016年

《中国建造者》 2020年

而作为中国画画师,他对“山水”创作的热情如同前人。“以前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完全不同,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山山水水、春花秋月,所以他们画的是这样的生活,现在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并且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表现这样的生活。”他尝试以中国画笔墨与现代视觉结合的方式来探索城市建筑的图像,对城市框架有意识地进行串联与组合,并且把块面的技法同样运用在城市题材创作中,保持自己绘画语言的整体性、系列性。

《江河恒流 上海恒新》丁小方、丁阳 2022年

《宝钢金色炉台》2024年

“无论画什么题材、什么样式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都是要画出当代画家的气韵。”丁小方说,“我生活在这个时代,我的爱好、我的感受都在当下,都会在塑造人物时自然流露出来。绘画的观念是与时代紧密相连、不断发展中的,唯有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让自己的艺术语言突破创新。”

本名丁筱芳,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十方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国学特聘教授。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