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5-09-22 12:42 浏览量:1
游戏与艺术似乎是两回事,人们都喜欢玩游戏,也喜欢艺术作品,似乎游戏和艺术又有一定的关联,一些游戏中能体现艺术,一些艺术本身就是游戏之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孩子小时候喜欢玩玻璃球、四角包、猴皮筋等东西,骑自行车都能成为游戏,还喜欢到柴草垛上跳着玩,喜欢打闹,喜欢用弹弓打麻雀,喜欢到地里捉虫子玩儿,有的还到地里偷菜玩儿。那时候的孩子多,家里大多不管。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玩耍,有的还成群结队地淘气,偷茄子、摸北瓜是常有的事。即便在一起追逐打闹,也能寻出无限多的乐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心理学家都论述过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本身就喜欢游戏,喜欢玩耍,不喜欢被一些规则约束,也不喜欢整天到田间劳动。尤其是喜欢超乎功利之上之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却并不是为了争名逐利。而到了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刷网络短视频,不管用电脑玩,还是用手机玩,都玩得津津有味,甚至有的孩子偷家里大人的钱,在网络游戏中充值,还有个孩子偷家里大人的钱,打赏网络主播。似乎很多孩子都有了网瘾,离开了电脑或手机,就觉得生活索然寡味。没什么意思了。倘若老师和家长没收了他们的手机,他们就会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做出过激的事情来。因为手机已经成了他们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了提供给他们娱乐功能的必备的东西。手机中的网络游戏比起孩子们追逐打闹要丰富多彩,也更能吸引孩子,当然也会给孩子提供很多乐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游戏中驰骋疆场,无所不能,好像实现了自我价值,但其实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种假象。
游戏给人提供娱乐的功能,不仅孩子们喜欢,而且成人也喜欢。很多电视综艺节目让明星玩游戏,还故意让明星出丑,以此满足很多观众的心理需求,当然也就具备很强大的信息粘性,吸引了很多人。艺术也是人们喜欢的,但艺术并非游戏那么简单。远古时期,人们吃饱喝足之后,才会在岩洞上画一些岩画,才会追逐打闹,才会嬉戏。倘若饿着肚子,他们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饥饿问题,要先找到食物,吃饱喝足之后,才会想到艺术,不然艺术就是空中楼阁,并不能当饭吃。吃饱喝足之后,他们会聚在一起,围着火堆唱歌跳舞,还会跟着巫师一起搞降神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要求部落平安,五谷丰登。这些活动看似是大人的活动,其实都有孩童游戏的性质,练习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不管是围着火堆唱歌跳舞的原生态歌舞,还是降神活动中的面具以及各种仪式,都可以变成文化传统,流传下去。后来有了诗歌,有了宫廷音乐,有了绘画,有了舞蹈等等艺术形式,都来源于先民古朴的艺术。还有陶瓷艺术,有演戏的艺术,有吹糖人的艺术等等,都能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这样的艺术可能来源于游戏,只是先民们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独特的艺术。
有人曾经提出过诗歌起源的说法,认为诗歌起源于游戏,就是著名的“游戏说”。至于音乐和绘画,也有起源的“游戏说”。艺术是超越功利之上的,和游戏有同样的属性,搞艺术的人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展现自己的艺术理解能力,却并不一定为了功名利禄。人们欣赏艺术品,也只是感到精神愉悦,却并不一定让艺术品具备更高的价值,或者说不一定亲自去炒作艺术品。欣赏和炒作是两回事,欣赏是人类精神高级的审美活动,而炒作却是一种商业行为,和审美鉴赏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是游戏还是艺术,都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内在的影响,通常起到使人愉悦的作用。游戏和艺术的区别在于:游戏是无意义和无结果的,而艺术则是受人尊敬的,被看成是人类成就的东西。更进一步说,游戏产生的愉悦是短暂的,而艺术产生的愉悦则是持久的。玩游戏的人只是处在游戏之中,有的用虚拟币当成真实货币交易,却不是真实的货币,也不产生现实中的利害关系。有的玩游戏的人在游戏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游戏中发火,在游戏中产生爱情,其实都是表演,并不是真实的想法导致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时候会全身心投入,甚至要等待灵感的到来,犹如巫师降神一般,要让神灵附体,其实就是沟通自身的潜意识,创作出所谓的艺术品。
艺术品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当然也有的艺术品并不值钱,但并不是说艺术不值钱,也不是说艺术值钱。艺术本身毫无功利目的,不管是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还是欣赏艺术品的观众,都不带有太强烈的功利目的,不然艺术品就会流于庸俗。艺术是形而上的东西,是人类的精神产品,虽然会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门类,但足以引起人的精神愉悦,却不能完全换算成钱。艺术品市场形成以后,很多艺术品都被作价出售,算是明码标价,但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价格体现,而在于艺术品本身散发的持久魅力,足以影响很多人,让很多人产生精神的愉悦。很多艺术家玩艺术,有种游戏的感觉,觉得轻轻松松就弄成了艺术品,让别人叹为观止,那么这样的艺术家就算是天才型艺术家。当然也有艺术家十年磨一剑,辛辛苦苦烧制一件瓷器,最终获得业界的承认,但他并不打算卖钱,而是自己收藏,让别人欣赏。艺术品有价格,但艺术是没有价格的。游戏是形而下的东西,同样让人参与,让人欣赏,让人愉悦,但游戏不带有功利目的,只是让人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没有目的,也没有结果,即便设定了目的和结果,也是一种虚拟的设定,和现实没有太大的关联,除非去赌博。有人请领导吃饭,要领导批条子,领导说你喝了这一瓶酒就给你批条子,这就是赌博了,而不是简单的游戏。
游戏似乎是艺术的来源,艺术是游戏的提升,但二者都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倘若都弄得功利性十足,那一定是被资本运作成了赚钱的工具,而距离本身的属性过于遥远。人们玩游戏就要沉浸其中,体验到愉悦的感觉,却不可玩物丧志。人们欣赏艺术品,只需要看到艺术品精神层面的价值就可以了,获得审美愉悦,没必要非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