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环保的边界:蔡国强喜马拉雅烟花秀引发的深层思考
更新时间:2025-09-22 13:48 浏览量:2
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在雪域高原绽放,却引来了生态保护者的深切忧虑。艺术表达的边界在哪里?环保材料真的意味着“零污染”吗?
9月19日傍晚,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江孜县热龙乡查琼岗日点燃了他的最新艺术项目“升龙”。火焰沿着山脊引爆,形成一条绚丽的“升龙”景观,这场表演线上吸引了400多万观众。
然而,这场视觉盛宴却引发了环保界的强烈反对。“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团队创始人张丽娜和杨旭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不尊重自然,何以谈升腾为一场关于人、自然、宇宙与灵魂的对话?”
01 艺术盛事还是生态威胁?事件引发双重反响
这场烟花秀由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蔡国强共同打造,主办方声称使用了“环保可降解材料”,并表示“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然而,这些声明并未能平息公众的疑虑。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蔡国强于9月21日发表声明:“我和工作室高度重视,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大家对于在雪域高原实施艺术创作的所有批评,并诚挚地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提醒。我们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我深表歉意。”
02 环保材料不等于零污染,专家提出科学质疑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团队联合创始人杨旭指出:“环保材料”不等同于“零污染、零破坏”。活动引爆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浮尘会污染空气、噪音会破坏周边声环境、异味会影响区域空气质量。
“燃放烟花会产生噪音、震动、光污染等,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造成应激反应,对生态平衡等也会造成影响。烟花中的化学成分即使可降解,也可能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影响。”
杨旭质疑道:这些说法是否有具体的数值和科学研究依据?污染物质在高海拔区域可降解的难度、周期和代价都是巨大的。
03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
张丽娜团队长期坚守在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高寒区域,对当地生态的脆弱性有深切体会。“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就算是平平无奇的草原上小草都需要几十年才能扎根生长,一旦破坏修复代价极大。”
她特别担心的是卡若拉冰川区域:“这些年,全球气候变化,冰川消融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国家也一直在保护‘亚洲水塔’,巨大的声响会不会影响冰川容易产生冰崩等地质灾害;另外,粉尘坠落会不会到冰川表面或者水体中。”
随着冬季临近,高原上的动物们要抓紧时间进食,做越冬准备,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任何外来干扰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存机会。
04 法律与伦理的双重考量,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
张丽娜强调:需要相关法律机构出面界定,该行为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就算拿到有关部门报备,也是无用的。”
杨旭则从文化角度提出了批评:“西藏的传统生态智慧在保护环境上有很多好的做法和值得推广之处。无论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还是从尊重当地文化角度都体现了主办方的无知和漠视。”
调查组已经赶赴现场核查,艺术与环保的平衡需要更多科学依据和制度保障。
好的艺术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而是应当成为唤醒生态意识的使者。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个品牌都应当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创作?
藏族有一句格言:“我的父母给予我最珍贵的财富,是像金盘一样的宝贵的草原,我要传给你的,也是同样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