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9月29日在京开幕
更新时间:2025-09-22 20:28 浏览量:1
▲9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芳:
秋光溢彩聚京城,戏韵流转谱新篇。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9月29日在北京园博园启幕,主会场活动持续至10月5日。本届戏曲文化周立足“专业性”与“创新性”,努力打造兼具专业深度与群众热度的戏曲文化嘉年华,精心设计“园中园”沉浸式戏曲园林、“戏中戏”多元展演场景,推出梨园精品、梨园嘉年华、梨园传戏和城市推广四大板块,涵盖20余个活动单元、近400场演出及配套活动。
一是名家荟萃、好戏连台,彰显中华戏曲经典魅力
本届戏曲文化周邀请全国顶尖院团与戏曲名家参与,主场演出覆盖23个剧种、33家专业院团,推出近百场高水平专业演出。
在园博园阳光剧场,举办“大戏看北京”暨红色主题展演,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等院团上演《野火春风斗古城》《李佩先生》《人民英雄纪念碑》等12场精品大戏。
园博园闽园将化身为“哪吒闹海”戏曲主题乐园,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等院团连演14场,多剧种演绎经典神话。现场有戏曲快闪、互动导赏等活动,观众可亲身参与戏曲妆造体验与身段教学。
园博园忆江南园区将营造如梦如幻的“白蛇幻境”,上海越剧院、江西省赣剧院、广东粤剧院和北京风雷京剧团,连续上演14场《白蛇传》经典片段。现场设置快闪互动、剧情打卡任务等环节,邀请观众化身“剧中人”,深度体验“白蛇传”经典故事。
园博园遵义园将打造“红色经典·抗战主题园”,上演沉浸式京剧《红灯记·密电风暴》和红色经典唱段演唱会,带领观众重温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观众可化身“地下交通员”,亲手破译密电码、参与剧情推进,沉浸式感受抗战历史。
园博园晋中园将举办“以戏观城”古韵戏台展演,探索“戏曲+文旅”深度融合路径。北京市曲剧团、广东粤剧院、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西安周至青年秦腔剧团、西安三意社、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潮汕老玉春香木偶剧团等院团,将带来14场地方戏演出,集中展现多元的地方戏曲风貌。
本次活动专门打造了“国粹典藏”名段专辑,将于9月27日登陆QQ音乐、酷狗音乐等平台,欢迎广大观众免费畅听,感受国粹魅力。戏曲周还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同步举行学术活动,聚焦戏曲传承与发展,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为传统戏曲的当代焕新出谋划策、凝聚智慧;本届戏曲周将从全国遴选一批精品大戏,在全市专业剧场开展展演活动,让观众过足戏瘾。
二是扎根群众、文化惠民,拓宽戏曲共享新空间
本届戏曲周坚持文化为民、戏曲惠民,推出多项群众性品牌活动,推动戏曲艺术融入百姓生活。
一是举办全国大学生戏曲社团竞演。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参赛社团,中国戏曲学院、东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40余所高校将于9月29日至10月2日在园博园明天剧场参与竞演。活动将评选“明日之星”优胜社团与优秀指导老师,举办“大师导赏课”交流研讨活动,为青年戏曲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助力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二是开展中国戏曲票友竞演。活动面向全国非职业戏曲爱好者开放报名,不设年龄、行当、剧种限制。截至目前,本届票友竞演已吸引800余人报名。活动将评选“梨园之星”与“优秀票友”,部分优秀票友将于10月4日至5日在园博园登台展演,普通戏曲爱好者也将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是打造戏曲主题公共交通与城市景观。本届戏曲周积极推动戏曲艺术融入城市日常,创新推出“开往戏曲周的地铁”和戏曲主题公交。自9月上旬投入运行以来,14号线地铁和12辆戏曲公交受到市民与游客的广泛关注。同时,园博园三号门将布置戏韵车展,丽泽桥、高楼金站等交通枢纽将设置戏曲主题灯箱,传统戏曲将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三是跨界融合、科技赋能,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本届戏曲文化周积极探索“戏曲+”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跨界联动、科技助力,打造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场景。
“戏精吉市”文创市集将邀请150余家高品质商户入驻北京园博园3号门至5号门主干道,集中展示、销售戏曲文创产品、国潮好物。“票根经济”联动周边各大商圈、特色商户与热门景区,为持有戏曲周演出票根的观众提供购物折扣、美食福利、景区专属权益等,实现“观演+消费”一站式服务。
本届戏曲周将突出“戏曲+”融合创新,设置“戏曲+科技”沉浸体验区,运用VR、MR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戏曲空间,突破传统舞台边界,让观众感受戏曲艺术的创新表达;推出戏曲跨界艺术主题活动,将戏曲与器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引入智能戏曲机器人互动、美食机器人现场制作、AI戏曲拍照、3D打印戏曲文创等体验项目,为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与互动体验。
本届戏曲周还推出“戏不宜迟”音乐会、园博园戏曲文化会客厅,在市内打造戏曲主题书店,将戏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营造戏韵书香的文化氛围,打造市民文化休闲新地标。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多样活动”传承发展、以“多元形态”锐意创新、以“多彩魅力”点亮生活,既是一场汇聚南北剧种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推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来园博园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活力!欢迎关注“戏曲中国”“文旅北京”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记者提问
记者:戏曲周今年是第九届,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请问今年活动中,在群众参与和专业品质方面有哪些新亮点?
本届戏曲周聚焦专业深耕与创新发展方面突出4个特点:
一是聚焦精品,突出戏脉传承、守正创新。戏曲周坚守专业品质,以主题大戏与红色主题剧目为亮点,推动地方园地方戏多点绽放;演出活动与学术研讨双轨并行,强化专业厚度。
二是聚焦时尚,突出国潮新声,百戏共生。融合传统演艺、多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与跨界创意,打造沉浸式戏曲主题嘉年华。“大学生社团竞演”精准触达年轻群体,以“最年轻、最好玩”为标签,让国潮戏曲文化垂直抵达青年圈层,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潮流的碰撞,构建百戏共生的文化新生态。
三是聚焦科技,突出数字梨园,科技赋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匠心打造“可观、可玩、可买、可传”的沉浸式体验新场景。通过“戏曲+科技”互动,让观众在观赏演出、文创消费、社交分享中感受传统艺术的数字焕新,开启文旅融合新范式。
四是聚焦开放,突出跨界共鸣,提振消费。开放组织模式,推动“票根经济”联动城市消费场景,打造文商旅体融合生态。精心设计两条定制精品路线,以市场化运作推动戏曲周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