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今书法无法与古人看齐?
更新时间:2025-09-23 11:32 浏览量:1
很多人用传统书法佳作去审视当今书坛,最终得出书法已经全面衰落,丑书横行的结论。人们在不满当今书坛成就的同时,也不免质疑,为什么当今书法无法比拟古人?
其实这个问题充分体现出当今民众对书法认知的缺陷,当今书法并非无法比拟古人,而是不应简单的用传统书法审美标准去衡量当今书法,因为古今书法已经大不相同。
书法是什么?书法是智慧的中华民族从日常书写中发现、总结、展现文字艺术美的创作。书法并不是伴随着文字共同诞生的,而是不断的被发现、总结,从感性的感觉、发现到主动的理性总结、追求。
这一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并且被不断扩展、充实,最终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认知当中的传统书法艺术。
传统书法艺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基于实用性的艺术。在依赖手写文字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时代,书法首先是实用性的书写,其次才是艺术性的加持。
古代书法大多具有专门的实用性,比如记事的碑刻,沟通的信札,抒情的文章等等,这些作品内容的文化价值以及承载的史实价值远高于书法艺术价值。
但是伴随着书法艺术意识的觉醒, 人们也逐渐开始主动探索书法的艺术性,这时候更多基于艺术性的创作诞生了,比如用于装饰的条幅、中堂、楹联等等。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内容基本都是抄录一些耳熟能详文化作品,并非书者原创,书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书法的艺术性,而非文字内容,比如历代的《千字文》作品大多都是基于艺术性而非实用性创作的。
即便是这样的作品,由于受到书法实用性的深刻影响,作品本身也都富有实用性的特征,并没有完全艺术化。
但是今天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方向发展,当人们习惯了硬笔书写而后是键盘的时候,再拿起毛笔恐怕很难再赋予它实用性。
书法的实用性早已从人们的思维当中被完全抛弃了,甚至可以认为当今书法已经与传统书法完全不同,当今书法只是基于传统书法规范的艺术性创造,而非传统书法艺术的简单延续。
纯艺术是当今书法的唯一特征,历史不容逆转,那么再用偏重实用性的传统书法标准去审美当今书法显然不再合适。要求今人书法比肩古人也不现实。
特别是用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样的传统书法巅峰佳作的标准来审视当今书坛时,更无法得出积极的结论。
当书法失去实用功能,完全成为艺术表现形式时,其创作动机、评价标准和存在意义都需要重新定义。
从实用性艺术转变为纯艺术,从日常生活技能转变为专业创作,这些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应当基于当代书法的艺术特性,建立适合这个时代的评价标准,而不是简单地以古人的成就作为衡量尺度。
书法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符合当代社会特征的发展道路。这种探索本身,就是书法艺术保持生命力的体现。
当代书法家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发展道路。深刻思考如何在失去实用性的情况下保持书法的生命力,如何在全球文化交融中保持书法的民族特色,如何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确立书法的独特价值。这些课题都是古人未曾面对过的,需要当代书法家以自己的实践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