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商业野心与狂妄艺术如何收场!
更新时间:2025-09-23 17:16 浏览量:1
近日,始祖鸟联合蔡国强团队在喜马拉雅山脉5500米山脊燃放的“升龙”烟花,迅速陷入争议。在最新曝光的现场视频中,蔡国强直言这场烟花秀是“大闹天宫”,更是将在自然面前的傲慢与狂妄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被冠以“致敬自然”之名的活动,留下的不仅是转瞬即逝的视觉记忆,更暴露出商业野心与狂妄的艺术表达在自然面前的边界失守——当人类以创意之名扰动自然,真正的敬畏该如何安放?
噱头易造,责任难承:西藏的生态文化,岂容商业消费?
户外文化的核心是对自然的谦卑,而非对自然的征服;真正的品牌价值不在于惊天动地的营销噱头,而在于对生态责任的长期坚守。
作为长期标榜“高山精神”“生态敬畏”的户外品牌,始祖鸟将“与自然共生”打造成核心品牌标签,以此吸引了大批认同“无痕户外”理念的核心用户。但此次喜马拉雅烟花秀,却让这份精心构建的人设彻底崩塌:活动前高调宣称“致敬自然”,将高原的纯净与庄严当作营销的“加分项”;争议发酵后却第一时间删除社交平台宣传内容,对公众追问的“如何适配高原特殊环境”“应对潜在风险的具体措施”等关键问题避而不答,仅以模糊说辞搪塞。这种操作,无异是将“生态敬畏”异化为吸引流量的噱头,更是将人们世代守护的生态信仰当作商业曝光的背景板。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扎・索南周扎的话,更戳破了这种商业行为的傲慢本质:“很多当地老百姓,在生态净土甚至都不敢大声喧哗、在雪山前不穿艳丽招摇的服饰。正因这种融入骨血、甚至DNA的生态信仰,才让我们有今天可以守护的青藏高原生态净土。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是值得被尊重和传承的。试问,如果有人在你认为神圣的地方,自以为是地撒野、表现出无知的傲慢,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行为?”
流量易获,敬畏难立:艺术表达不应迷失在“自我狂欢”之中
蔡国强团队将火药爆破视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语言,但其现场发言与创作逻辑,却将狂妄艺术的“自我狂欢”展现得淋漓尽致,完全沉浸在个人所谓“艺术梦想”的实现中。
活动筹备阶段,他将这场在雪域开展的活动,定义为个人梦想的“落地舞台”;当烟花在5500米山脊绽放,形成他预想中的轨迹时,他语气里满是对自身作品视觉冲击力的满足,却对爆破可能带来的影响未提一字。
作家李娟在评论此类行为时尖锐指出:“真正的艺术家们,耗尽心血却最终不曾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这种将个人狂妄的艺术追求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态度,不过是将自然包裹成自我表达的外衣,恰是对“大地艺术”本质的背离。
蔡国强团队的创作,用“人为制造的震撼”取代了“对自然的安静观察”,用“自我表达的喧嚣”打破了“与自然的平和共处”。再宏大的“龙形”烟花,也不过是一场关乎个人满足的狂欢。
关于这场烟花秀的具体影响,仍待官方调查给出最终答案。但争议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所有人深思。马扎・索南周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自私傲慢、哗众取宠的行为如果成为风尚,那么将来青藏高原的生态净土,就会不断的出现有这样那样的类似事件。对于类似事情,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其实就是默许和纵容。然而,我们显然承受不起纵容和默许的代价。”
真正的致敬,应当是“敬山而不扰山”的生态智慧;真正的艺术,应当是对自然本真的守护而非改造;真正的商业伦理,应当是将生态责任融入发展基因而非营销话术。正如网友尖锐指出的:“商业社会,谁不做秀?但为了‘品牌曝光’牺牲不可逆的生态,被骂活该。”
当商业与艺术再次望向自然,会选择俯身倾听,还是继续喧嚣表达?
答案,应在每一个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的选择里。(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张艺彤 记者/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