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灼言丨艺术之美何以成为生态之重

更新时间:2025-09-23 17:26  浏览量:1

近日,青藏高原上,一条腾空而起3000米的“升龙”不仅引爆了烟花更引爆了舆论。这场被主办方冠以“艺术盛宴”的活动,没等来多少赞叹,反而被铺天盖地的生态质疑彻底包裹。主办方口中“可降解材料、清理残留物、修复植被”的承诺,在生态脆弱高地能否承载烟火爆破的追问前,显得格外单薄。

烟花易冷,生态难复。我们要追问的是,当商业艺术的喧嚣落幕,谁为破碎的生态买单?当艺术因商业化而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再华丽的表演对于生态而言又有何意义?当我们追求艺术表达时,如何以心存敬畏之态让艺术与自然共鸣?

艺术的绽放离不开舞台的承载,可这方舞台,绝不能搭建在透支生态环境之上。蔡国强的“火药艺术”,向来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闻名。但必须明确的是,喜马拉雅绝不是普通的“舞台”,这里是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圣洁之地,是各类珍稀物种繁衍生息的家园,更是整个地球生态链中最脆弱也最敏感的关键一环。

高海拔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远超常人想象。植物学专家顾有容指出,当地地表仅覆盖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下方是几乎不含微生物的贫瘠母质层,一旦破坏,植被恢复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此次烟花燃放带来的隐患远不止于此。即便只是残留的微量化学物质,都可能对当地水源、土壤造成不可逆影响。主办方解释“烟花可降解”,但高原低温环境会极大延缓降解速度,让生态系统陷入“难以承受的等待”;声称“转移牲畜、引导小动物”,但藏身于岩石缝隙中、体型微小的昆虫,或是习惯于夜间活动、行踪隐秘的小型哺乳动物,根本无法被人类的干预措施覆盖,又该如何被“周全”照料?更遑论烟花噪音可能引发雪豹等物种的应激反应,对当地食物链造成了直接破坏。

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唤醒人们对世间美好的感知与向往,而非以创意之名给自然埋下未知的隐患。当绚烂的烟火在高原夜空绽放,将圣洁的雪山映照得格外耀眼时,我们更该穿透这份视觉惊艳,看清光芒背后那片因生态脆弱而始终高悬的阴影。而作为深耕户外领域的品牌,始祖鸟的核心价值本应紧紧围绕守护自然、敬畏荒野展开,这既是户外精神的内核,也是消费者选择其产品的重要初衷,但是这场“高原烟火秀”,却完全背离了这份初心,它将“艺术”与“高端户外”包装成引流噱头,全然无视生态承载力,让商业逻辑碾压生态逻辑。

此类创作将自然视为等待改造和装点的背景板,本质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延伸。总有人认为,凭借技术手段和事后补救,就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殊不知,在喜马拉雅这样的生态高地,人类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去年浙江某地在高山草甸举办音乐节,散场后垃圾清理了半个月之久,被踩踏的草甸至今仍留疮痍,始终未能恢复往日生机。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一次次惨痛的事实早已验证,在生态脆弱区域,“先破坏、后补救”向来都是伪命题。那些对自然造成的伤害,一旦真正酿成,即便付出再多努力,也难以恢复到最初完好的模样。

大众并非反对艺术与自然同行,而是倡导以对自然干扰最小的方式,传递最真挚深厚的情感共鸣。敦煌壁画中勾勒的远山含黛、近水含情,是画笔对万物有灵的虔诚致敬;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以灵动舞姿复刻山林气息,达成与自然的灵魂共鸣……这些艺术创作不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而是以谦卑姿态倾听自然之声,让天地之美与人文之韵和谐交融。

倘若此次“高原艺术”能转变思路,用数字投影替代实体爆破,以生态绘画记录高原之美,或许就能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守护住高原的生态本真。令人惋惜的是,这场烟火秀却选择了视觉冲击力最强、对生态风险也最高的方式,最终沦为一场对高原生态“稀缺性”的过度消费,让艺术的初心染上了对自然的轻慢。

9月21日,始祖鸟品牌与蔡国强工作室先后发布致歉声明,均承认此次创作过程中对生态影响的考量存在疏漏,表示将全力推进补救措施的落实。同时,日喀则市网信办也发布通报,明确已组建专项调查组赶赴现场开展核查,后续将依据法律法规对事件进行规范处理。

这份迟来的致歉与官方的及时介入,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对高原生态的深切担忧,但更应成为艺术创作的一记警钟。须知,“考虑不周”轻飘飘的四个字,无法抹去烟火爆破行为给高原生态埋下的潜在隐患;“全力补救”的承诺看似恳切,最终仍需依靠科学、严谨且切实有效的行动来支撑兑现。事实上,真正负责任的生态保护,应贯穿艺术创作的全流程、各环节。

喜马拉雅的积雪,沉淀了亿万年的风霜岁月;山间的长风,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轮回更迭。这片土地自带磅礴的生命力与震撼的美感,不需要人类用烟火刻意“点亮”,其本身的存在,便是世间最动人的风景。因此,当我们试图在自然之中留下所谓的“艺术印记”时,不妨先停下脚步、扪心自问:真正追求的是震动一时的视觉惊艳,还是难以修复的生态伤疤?

对天地自然心存敬畏,理应是艺术创作不可逾越的底线。

创作者在追求表达自由的同时,必须将环境影响纳入核心考量,防止对自然无节制索取与打扰。

希望这场争议能成为一面镜子,照见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有的谦卑。

说到底,能让艺术跨越时光、实现永恒的,不是烟花一闪而过的绚烂,而是与自然长久相伴的坚守。

文/靖晓红 孔德淇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