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耀中原】沙粒画艺术、海派核雕、云丝纸刺绣……这些绝技绝活,您了解吗?
更新时间:2025-09-23 18:02 浏览量:1
9月19日至23日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不仅选手们的巅峰对决值得期待
绝技绝活展演也很精彩哦!
沙粒画艺术、海派核雕、云丝纸刺绣……
这些绝技绝活
大家听过吗?
快来了解一下吧!
胶片上的动画史诗:赛璐璐
赛璐璐动画曾是《大闹天宫》等经典的制作核心,通过透明胶片逐帧描线、分层叠加拍摄形成流畅画面,但因材料娇气、工序繁复近乎失传。
赵磊复刻技艺时攻克多重难关:以高透明度 PVC 替代停产原料,在固定光线下手工调制上万种色阶,精准还原角色昼夜光影变化。其 “逐帧描线法” 通过线条韵律塑造角色神态,复刻的《哪吒闹海》等画稿达到以假乱真水准,重现了传统动画的手工温度与层次感。
他的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传统动画赛璐璐技艺传承》项目获市级创新创业大奖。通过学院选修课与文创开发,赵磊让学生亲手体验描线、上色工序,用 “科技+手工” 模式实现传承,让这项曾支撑中国动画学派的技艺在数字时代延续生命力。
翻糖艺术与面塑
翻糖艺术与面塑技艺,这两门穿越千年的技艺,以甜香与面香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历经千年传承,面塑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当翻糖遇见面塑,是传统与现代的相拥。
景泰蓝珀晶画
景泰蓝珀晶画在继承和发扬了景泰蓝原有工艺特点、吸收欧美及伊斯兰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经过设计、制胎、绘图、掐丝、点蓝、烘干、测水、磨砂、抛光、切割、制框、装裱等数十道纯手工工序制作而成。具有亮度高、硬度强、色泽鲜艳、表面光滑平整、不褪色、不变形、不怕潮湿、立体感强、档次高等特点,实现了景泰蓝工艺品画的高增值、全利用、深度开发,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景泰蓝工艺品画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纪念价值、地位价值、实用价值。
冰雕制作技艺
作为黑龙江省级冰雪艺术非遗传承人,李蛟龙深耕冰雕领域 20 余年,以 “冰为纸、刀为笔” 赋予严寒艺术生命力。他严选松花江深层透明冰——此冰硬度达2.5莫氏硬度、透光率超80%,能最大程度呈现雕刻细节,为作品奠定质感基础。
其技艺核心是“冷刀细琢”的精准把控:用特制合金钢刀开槽定型,以细齿冰锉打磨肌理,独创“层叠透雕法”可在0.5米厚冰料中雕出3层立体图案。代表作《龙江雪韵》中,冰层内雪豹、雾凇层次分明,内嵌的 LED 灯通电后,夜间宛如冰雪幻境。他还突破传统静态模式,融入互动设计,如冰雕滑梯、光影打卡点,让观赏者可触可玩。
海派核雕
作为海派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杜赟以 “学院派匠人” 身份融合传统与创新,将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功底与核雕技艺深度结合。其作品承袭苏派细腻与嘉定竹雕章法,形成 “写实中见灵动” 风格,擅长圆雕、深浅浮雕与镂空雕复合技法,在橄榄核方寸间实现毫米级细节把控。
技艺上突破传统,将油画光影理论融入刀法,通过密度差异形成明暗层次;移植寿山石薄意雕法增强作品书卷气。代表作《十八罗汉图》以 “五刀定位法” 快速塑形,细如发丝的阴刻线条刻画衣纹,尽显海派 “精巧雄健” 特质。
中泰竹笛制作
中泰竹笛制作技艺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文化传承的瑰宝。从选料制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有7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手艺人的精雕细琢,从音色音准到外观造型都符合传统音乐艺术的需求。
中泰竹笛的原材料正是利用中泰当地特有的苦竹制作而成,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泰已被评为中国竹笛之乡,从事竹笛制作人员达1000多人,年产竹笛300多万支,占全国85%的市场份额。竹笛制作技艺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传承,蕴含着民族的历史、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还是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云丝纸刺绣
刘小红开创的云丝纸刺绣项目,是传统技艺与创新材料的完美融合。云丝纸纤维稀疏凌乱、难以固定绣线,她创新运用 “搭桥牵线” 手法,通过长针固定稀疏部位、来回套针衔接图案,攻克了这一材质的刺绣难题,还研发专用绷框技术获国家专利。
其代表作品《竹鸠图》堪称典范,运用掺针、滚针等多种针法,将蚕丝线分至8-16丝细,以27种色线绣制,总绣线长度达一万米,鸟眼竹丝等细节栩栩如生。
剑川木雕
作为国家级非遗剑川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承载着白族千年木雕技艺的家族传承,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将这项茶马古道上的 “木作瑰宝” 推向新高度。
其技艺以“镂空深浮雕”为核心,在楠木、樟木等坚韧木材上,通过打坯、修光、精雕、磨光等工序,将白族花鸟、龙凤图案与古滇青铜器纹样融合,作品兼具“玲珑剔透”的立体质感与生活气息。代表作97.6米长的《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木雕壁画,现藏云南民族博物馆,更领衔完成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木雕装修。
西吉绣女
以短绒布为载体,运用掇绣、挑绣等传统针法的刺绣技艺,作为宁夏刺绣非遗第三代传承人,赵静接过母亲施满义的接力棒,以 “西吉绣女” 劳务品牌为核心,带领西吉县乡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推动传统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项目采用 “企业+基地+绣女” 模式,免费为当地留守妇女、残疾人提供刺绣技能培训,通过灵活就业机制让她们实现 “顾家增收两不误”。赵静主导传统工艺创新,将西吉马铃薯、六盘山等地域元素融入设计,开发出抱枕、书签等文创产品,甚至参与 C919 客机内饰刺绣制作。
沙粒画艺术
以然细沙为原料,用胶粘贴、手工洒彩等技法,将新疆风光凝于凹凸画面,融合雕塑的立体感与油画色彩层次,项目核心是用沙漠天然沙粒创作立体画作,原料精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含土量极低的细沙,保留自然色泽与质感。其标志性 “凹凸叠塑” 工艺分多步:先在板体描图,涂植物复合胶底胶层;再用胶、沙粒、石粉调泥状物,以泥塑手法塑造立体轮廓;最后空洒彩沙表现光影,经多层风干固定完成,沙粒占画面 90% 以上,兼具绘画细腻与雕塑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