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艺术+疗愈实用吗?海派艺术馆构建让患者和观众身心安顿的疗愈空间

更新时间:2025-09-23 20:31  浏览量:2

在全球约有10亿人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背景下,疗愈艺术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方式,为公众提供情感支持与内在平衡。近日,海派艺术馆推出“心身共境——疗愈艺术实践邀请展”,以“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理念,融合多元艺术形式与科技创新,构建起一个疗愈性艺术场所,它既关注精神障碍患者、孤独症儿童等群体的需求,也关注普通公众的心理健康。

海派艺术馆展厅

艺术作为通用疗愈语言的包容性,展览汇聚美术馆、高校、医院与社会机构等多方力量,涵盖绘画、装置、数字艺术、戏剧等多种形式,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如八段锦、中医药方、木偶戏等,通过数字化交互、视觉化转译融入当代疗愈实践。

瑞金医院慈爱·共生的3D雕塑

展览中多个项目体现了艺术介入社会关怀的深度。“在你的世界爱着——China之星”由50户孤独症家庭与志愿者共同创作,以陶艺为载体,通过瓷片的按压、破碎与重塑,隐喻孩子情绪的释放与心灵的重建。闵行区“星空画院”通过绘画疗愈课程,有效提升孤独症青少年的专注力,改善情绪管理与亲子关系。瑞金医院“善爱·共生”艺术疗愈空间则将艺术作品融入医疗环境,缓解患者焦虑,重构医院的人文美学。

海派艺术馆展厅

备受关注的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他们带来一场“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展”,聚焦青少年群体,以艺术为媒介,搭建起青春心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生动诠释了疗愈艺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价值。这些作品,并非单纯的艺术创作,更是青少年情绪的外化、心理状态的呈现,每一个被标记为“失控”的瞬间,其实是少年们与世界之间的能量交换仪式。在疗愈青少年自身的同时,也让观者得以窥见青春的心灵褶皱。

展厅中参观者很多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吸引了多所艺术类的高等学府参与。同济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则分别借助混合现实、VR交互与行为感知技术,构建出兼具东方美学与神经科学基础的沉浸式疗愈体验。上海音乐学院利用AI算法与空间音频打造声光疗愈场域,通过频率共振引导情绪舒缓;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以岩彩、金属箔等天然材质创作多感官作品,传递来自大地材质的抚慰力量。

马良·移动照相馆

疗愈艺术少不了艺术家们的跨界加盟。马良的“移动照相馆”以一种温暖而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艺术家将工作室装入货车,穿行全国35个城市,为1600个陌生人拍摄了传统意义上的“照相馆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瞬间的美好,更通过分享艺术、记录亲情的创作精神,彰显出人间记忆的温暖。这次,它来到了海派艺术馆,开启了新一程的疗愈之旅。

刘毅·鸟鸣电台

艺术家刘毅的“鸟鸣电台”通过收集和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鸟鸣录音,让人们在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这个可持续的共创艺术项目,已经收集了1000多个鸟鸣录音,展现了艺术在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独特力量。

邱馨怡·种下你的石榴籽

幸运锅LuckyPot艺术小组,邱馨仪的“{种下你的石榴籽}存档”聚焦女性,以石榴籽为文化符号载体,将“石榴籽”从“被定义的标签”转化为自我表达的载体,每一颗“石榴籽”象征一个女性的真实故事、一段未被言说的情感,以共创创作为核心形式,构建起一场跨越文化与个体的女性心灵疗愈实践。

600号画廊巡展

此外,Sandriver公益项目、南京原生艺术中心的女性主题展等案例,也从公益、社群记忆、情感连接等不同角度拓展疗愈艺术的边界。展览还特别策划8场亲子艺术工作坊,包括瓷片画、掐丝珐琅、陶艺制作等互动内容,进一步推动艺术疗愈走向家庭。

主办方认为,“心身共境”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一场关乎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它通过跨界合作、科技赋能与文化转译,让艺术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疗愈力量,为城市中高压人群、特殊群体以及普通公众,提供了一处安顿身心的精神栖息地。

栏目编辑:黄永顺 图片来源:海派艺术馆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