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看指南|1.5平方米“灶披间”爆改“艺术空间”,魔都藏着一处24小时自助“一人展”
更新时间:2025-09-23 21:21 浏览量:1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喧嚣中,总有一些隐匿又神奇的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喜与浪漫。在建国西路上,就有着这样一个独特的小房子,主理人Luyi说,它甚至不到1.5平方米,可能是魔都“最小”的24小时艺术空间,有趣的是,它的前身竟然是一个“灶披间”(沪语:厨房)。从今年3月份正式开启第一个展览至今,已经有1000多个人走近进了这片小小的艺术领地,也有超过15个新锐艺术家、学生、普通人在这里举办了属于他们的第一次展览。
从1.5平的“灶披间”到“艺术空间”Luyi是一位全职妈妈,在此之前她就职于一家游戏公司。“一又二分之一空间”的前身,在房本上被明确标注为厨房。最初,Luyi买下这里,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挂户口。看着空关着的空间,她心中涌起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它物尽其用。“我想过图书流动站、自动贩卖机、自习室、桑拿房……也有朋友建议KTV、冥想室、塔罗牌屋。在我接手前,这里曾是一个礼品回收站,就是那种玻璃门里摆着各式各样的礼品盒子……”而最终,这里成为展示艺术的小小窗口。
卫星地图上曾经的礼品回收站
然而,改造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从2021年开始,构思空间用途、联系设计师,到寻找愿意接手的施工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仅有想法和设计是不够的,这么小的空间施工难度大,一开始根本没有施工队愿意接手。”Luyi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在朋友的帮助下,设计稿逐渐成型,施工队也终于进场。但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屋顶渗水、墙面质量问题以及施工队的意外撤离,让项目一度陷入停滞。在2023年底,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空间改造终于完成,很难想象,这个不到1.5平方的空间,工期总长居然耗费了13个月23天。
在2024年6月,这里开启了第一个展览,但又因为种种原因停摆了一段时间。在2025 年 3 月,“一又二分之一空间”又重新以艺术空间的身份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至此,这个厨房间变成了“一人展”的落脚点,完成了它的华丽蜕变。
SAL空间觉醒实验室“六一特别活动”《我喜欢自己》
“1又1/2,就像哈利波特里的9又3/4站台,它是一个平行宇宙的入口,一个让人从现实世界抽离出来几分钟、与作品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这个微小空间的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它打破了传统艺术展览空间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人们看到,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空间,也能承载大大的艺术梦想,也能成为艺术的舞台。
24小时“一人展”的新奇体验记者第一次来到“一又二分之一空间”差点就走过了头,因为在小区门口的它因为太小,实在是不够瞩目。门口贴着二维码,贴心告知扫码后将链接复制到手机浏览器就可以“芝麻开门”。当时这里正在举办一个“套娃展”,有两位艺术家在此呈现了作品,后续还会有更多。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小的空间里,还有一台冷气十足的空调,天窗的设计让这里有着自然光带来的通透感,一个人在里面也不会局促,“我们曾经想看看这里到底可以容纳几个人,最后塞进去了6个人,哈哈哈”,Luyi笑着说。
2025年7月,艺术家郭子萱《打开冰箱》展览
第一次尝试一个人在这么小的场地里看展,有一种很新奇的体验,艺术家呈现的内容看似直白,却又有些神秘,独自思考反而能让人更能静下心来和艺术家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精神共鸣。Luyi说,从3月份到现在已经做了有15个展览,有博主、艺术家、大学生……各种身份的策展人,而扫码入场的观众也超过了1000人,“最晚的时候,凌晨一点半、两点都有,很多人喜欢周末的半夜里来看展,曾经还有一个人早上6点多就来了,而且穿得西装笔挺的,可能是去上班之前来看展。”形形色色的人赋予了这个空间更多的意义,策展人们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独特思想,看展的人也有不同的个性与思考,他们看似一直在错过,却又在同一个空间中交织,“平行宇宙”在此刻具象化了。
7月 艺术家潘慧钧《BRUT》声音视觉互动展
2025年9月,《镜像内外:演员王丹妮的电影叙事与真我形象》展览
在9月初,演员王丹妮的经纪公司和粉丝在这里为她做了个展,因为在几个月前王丹妮来到这里看过一个关于兔子的展览,他们便想着给她一个惊喜。王丹妮的照片被印成拍立得和胶卷的模样在墙上贴出了爱心的形状,还有她正在上映的电影海报。蓝牙音响里放着粤语歌,“因为她很多电影都有在香港上映,所以特意选了粤语歌”,Luyi介绍道。在9月16日晚上,经纪人瞒着王丹妮把她带到了“一又二分之一空间”,她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作为全职妈妈,Luyi没能在现场见证,但她也十分感慨,“大家没有嫌弃这里只有1.5平方,还很勇敢地提出各种想法,我希望这里的内容可以更多元化一点而不是单一的平面艺术或者固化的东西。”
空间与策展人的双向奔赴据Luyi透露,近期,空间的公众号发布了2026年的招募贴,文章一经发布就收到了许多的报名,“其实在今年4月的时候,一整年的排期都满了,发布了明年招募贴后,私信又爆了,等我空了就一条一条回复。”而聊起未来,Luyi并没有太多的“宏图大志”,她坦言,只想继续地打磨“一人展”的体验,“通过接触越来越多的策展人,也希望建立一个健康的社群,大家可以互相支持,资源共享。再小的一件事情,长期去做,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025年9月,艺术家林洁楚《无所事事》在展中
这个从来不缺艺术空间的城市里,看似微不足道的1.5平方米却能给许多有艺术梦想的人以最大的支持,“其实我们这里能承载的,一年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个展。我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地方去支持他们表达自己的作品和思想,但这个城市里也有很多空间的主理人,希望他们也能看到做相同或类似事情的意义。”
2025年8月,小红书博主@我们的房间herinsight 线下首展《你也被笑过腿粗吗?》
Luyi到现在都记得之前一位策展人说过:一切开始于“一又二分之一”,4月播的种子在慢慢发芽,“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最早来做展的那一批艺术家,有不少人在这里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展,然后这半年里,我们还都保持联系,互相关注着,你是能看到他们在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方向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