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由什么决定的
更新时间:2025-09-23 21:52 浏览量:1
审美由生理因素(如进化与基因、感官体验)、心理因素(如个性与气质、情绪与心境)和社会因素(如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生活阅历、文化素养、时代潮流)共同决定。
● 生理因素:
①进化与基因:从进化角度看,人类的审美偏好可能与繁衍需求相关。例如,对健康、匀称体型的偏好,可能暗示着更好的生育能力和生存适应性。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某些基本特征的审美感受,比如对对称、比例协调的面部和身体特征的喜爱。
② 感官体验: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影响着我们对美的感知。如和谐的色彩搭配、优美的旋律、舒适的材质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不同的人对这些感官刺激的敏感度和偏好不同,会影响审美。
● 心理因素:
① 个性与气质:性格开朗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色彩明快、风格活泼的审美;内向沉稳的人或许更喜欢简约、含蓄的风格。气质高雅的人对艺术作品、文化活动等可能有更高雅、细腻的审美判断。
② 情绪与心境:当人处于愉悦情绪中,可能更容易欣赏欢快、积极的美;而在悲伤或沉思时,可能对深沉、内敛的美有更深体会。比如失恋时听悲伤的音乐,会觉得格外动人。
● 社会因素:
① 成长环境: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审美观念、生活品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热爱艺术的父母,可能会经常带孩子参观展览、欣赏音乐,孩子也会逐渐培养起对艺术的审美兴趣。地域文化也塑造审美,如江南水乡文化孕育出对精致、婉约之美的偏好;北方草原文化则使人们更欣赏豪迈、大气的风格。
② 教育经历:接受艺术教育、美学课程等,能让人系统学习审美知识和理论,提升审美素养。比如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能让人从创作者和欣赏者角度理解美,拓宽审美视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教育也能丰富审美内涵,让人从更深刻的文化层面感受美。
③ 生活阅历:经历丰富的人审美更具多元性和包容性。经常旅行能接触不同地域文化和艺术形式,丰富审美体验;从事多种职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能让人接触到不同人群的审美观念,从而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的审美。
④文化素养:文化知识储备影响对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的理解和审美判断。例如,了解西方绘画史,能更好地欣赏西方油画的演变和风格特点;熟悉诗词歌赋,能更敏锐地感受古典文学之美。
⑤ 时代潮流:时尚潮流、流行文化等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趋势。如现代社会流行的简约时尚风、复古风等,影响着人们对服装、家居装饰等方面的审美选择。社交媒体、广告宣传等传播流行文化,强化时代审美潮流对大众的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