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如何打造令人惊艳的柏树盆景?

更新时间:2025-03-17 15:20  浏览量:8

如何打造令人惊艳的柏树盆景?

唐国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千百年来,人们无数次为自然之美所震撼。盆景艺术是以缩龙成寸的手法,将自然景物再现于方寸之间的艺术。在众多盆景树种中,柏树尤具代表性。柏乃百木之长,王安石《字说》释柏云:“柏犹伯也,故字从白。“伯为公侯伯子男五爵的第三等,说明柏树自古以来地位尊崇。

中华文化历来崇尚自然,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强调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

向自然学习,认识自然现象和树木的本质是盆景创作的前提。但仅仅源于自然是不够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在谈中国盆景的民族特色时指出:“盆景起源于中国,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所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直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从小接受的是中华山川文化的熏陶,毫无疑问,在盆景中表现中国的民族特色是其所长。”因此在盆景创作中,还应该结合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展示中国盆景的特色。

不同的树种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各具风貌,柏树亦如是。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作品风格自带有江南的特征,纤细、疏朗、盈盈而立是我追求的特色。几年前,我偶然得到一件柏树桩材,第一想法就是还原桩材的自然形态,因树造型、删繁就简。删繁不是无目的地删,就简也不是空洞地简,而是在取舍之间权衡,以表现树木的自然神韵。完成后的作品舍利干斜卧,其上直立生长数枝,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诗人醉卧其中,命名为《醒来》,以题名来引导观者挖掘作品的内涵。

自然美不等于艺术美,对盆景作品来说,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构思更为重要。这种情感和构思,就是意境。意境是盆景创作的灵魂,没有意境的盆景就是没有灵魂的摆设。而意境的来源是心境。在赋予作品意境过程中,作者需要修炼自己的心境,将物象与内心融合,做到胸有丘鳖,托物言志,真正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齐白石曾教导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很多时候,盆景创作者们会以一首诗或一幅画为主题,塑造一件作品。这样为模仿诗画而创作的作品,或许有意境,但终究只是重复别人,并非原创。美则美矣,毫无新意。

如何更好地表达意境,庄子已经告诉我们:“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既是一种超越尘世的生活态度,也是盆景艺术家们表现意境的佳径。

三十年前,我感念普陀山上两棵千年合抱之树,爱上盆景;二十年前,我为台湾玉山圆柏巨树震撼,刻意求索;十年前,我常出入周边水库山林,随性而为。作为万千盆景创作者之一的我,在对待盆景艺术时,心境也由随意玩玩,到模仿学习,再到境随心转,盆景作品内涵逐渐有了积累、沉淀。

境随心转,要让观者从作品中感受到令人向往、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画面。但意境营造和视觉效果可能冲突,在盆景创作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冲突。如盆景作品《看破世间》,以细瘦且直的舍利,描绘了一个清高、疏简的人物形象。并利用树干、树枝的线条营造一种幽寂感,好似一位独酌的诗人,举杯邀月,对空吟诵。此刻,柏树既是诗人,又是场景,既表达了孤独,又体现了自然静谧。就如同林清玄所说的“孤独是种大自在”,这是作品的文化语言,亦是作者的心境。因此,盆景创造力,并不完全依赖于技法,不“为赋新词强说愁”。

最后想谈谈盆景的用盆。用规整的盆种树就像为西画被框,用框为画增色、提亮。但中国盆景有自己的特色,如同国画装被,不拘形式、不拘材质,只需注重形制和风格的统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树友们,开始在盆上下功夫。异形盆的大量运用就是中国盆景的一种创新。以作品《重生》为例,基于柏树舍利千的形态,采用异形盆,对“向死而生”意境进行挖掘,由“白”之死到“木”之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新从来都不只是个人的事。从三十年前的孤军奋战,到如今参与成立舟山市盆景协会,我希望更多的人亲近盆景,爱上盆景。只有这样,盆景艺术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