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Brain & Mind X:脑智——科学与艺术展”在上海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正式揭幕

更新时间:2025-09-23 17:33  浏览量:2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2日电(记者 缪璐)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协办的“Brain & Mind X:脑智——科学与艺术展”,近期,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类脑大楼正式揭幕并向公众开放。该展览,特邀展览总顾问高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策展人苏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学院学术顾问卢征远、罗保权、徐国峰、金龙。这是国内首个以“类脑科学”为主题,融合前沿科研成果与当代表达方式的长期展览。项目以其跨学科、沉浸式与实验性的特征,吸引了来自科技、艺术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作为复旦大学类脑大楼迈向“第四代科学中心”建设的实践样本而备受瞩目。

展览所实践的“第四代科学中心”理念,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传播专家爱德华多·马丁内斯的前瞻观点:未来的科研中心不仅是实验室和教室的简单叠加,更应是一个兼具参与性、展示性、跨学科性且虚实结合的空间实体,能够有机整合科技、生态及人文艺术。它将在一个具有高知识、高科学素养的社区中成长,通过启发性展示引发讨论、创新及公众活动。复旦大学类脑大楼正积极探索这一集科研、教育、传播、文化为一体的全新科研空间范式。

复旦大学类脑大楼的空间建设理念与其科研使命紧密关联。作为中国高校最早成立的类脑研究机构之一,自2015年起,研究院一直致力于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精神病学、人工智能与类脑技术等前沿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其大楼内的文化建设也特别注重相关主题的延展。在办公空间改建中,提出“博物馆式办公空间”理念,利用一层环廊和二、三层之间的博物馆式天井空间,将科研、教学、科学展览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如同神经网络一般,无缝衔接起科研区、休息区与艺术品展区。

在这个独特的建筑语境中,“Brain & Mind X”展览将空间本身转化为一个类脑科学的叙事性景观,汇聚前沿科研成果、启发性艺术和创作者。科学家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偶遇”形态各异的类脑艺术作品,其蕴含的社会哲思为科研活动带来另类启迪;在同一个空间中,充满好奇心的访客,则在展览的引导下认识类脑科学的伟大探索、了解艺术家的思考、邂逅正在科研一线深耕的科学家——当求知者与知识的创造者在此相遇,科学空间成为一个不断交融演变的“认知剧场”。

展览作品涵盖脑科学、人工智能、认知行为、精神健康等关键议题,邀请中外科学家与艺术家深度合作,以科研成果为灵感源泉,创作了装置艺术、数字影像、互动媒介、绘画等多种形式的跨界作品,实现科学数据与艺术语言的双向激发。

“Brain & Mind X”不仅是一次科学传播的创新尝试,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认知实验场。它旨在激发科研灵感,拓展教学理念,并重塑公众理解科学的路径。学生在此可跨越学科壁垒,以感官和情绪理解科学复杂性;公众亦可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切身感受脑科学研究蕴含的温度与张力。

展览期间将配套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艺术工作坊及科普讲座,并同步发布展览手册,以构建科研—社会—文化三向互动的传播闭环。如策展人苏磊所说:“我们希望展览不仅让科学可见、可感、可共鸣,更成为激发科学发生的环境本身。”

在科学范式不断演化的当下,复旦大学类脑大楼以“Brain & Mind X”为切口,迈出了面向未来科研模式的重要一步。当科学不再局限于论文与实验,而成为触手可及、可感可思的公共文化,我们也正在见证新一代科学中心的诞生—— 一个科学、艺术与公众共构的未来空间。

正如复旦类脑研究院始终倡导的理念:科学不仅属于数据与逻辑,更蕴含人文关怀、创造力与文化表达。未来的科研场所,应成为激发认知、启发灵感、引领探索的“思维生态系统”。“Brain & Mind X”正是这一愿景的现实样本——一个开放、有机、富有生命力的科研环境,一个真正通向“第四代科学中心”的时代入口。(完)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