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与时机|直播节选
更新时间:2025-09-24 08:15 浏览量:2
很多话,道理上是对的,如果表达时机或方式不对,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就像安慰被骗的闺蜜,我们不能跟她说:你不贪就不会上当 —— 道理非常正确,但话不能这样说,说出来就是错的,人家可能会觉得是在落井下石。
比如爱人不舒服,“你不舒服,我能干什么?”道理没错,但是一说就错了。那说“喝杯热水吧”,去喝热水不一定有用,但是得说,不说就有问题了。
再比如爱人工作不顺,受了气(回家,啪!钥匙往桌上一摔)“把我气的,我们这个领导,跟你说,就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当领导!”
“不是不是,此言差矣,既然人家能当领导,必然有能当领导的水平…”
这话一说,他不更生气了吗?这话不能说,应该顺着他的情绪:
“就是,太过分了!不行就别干了!”
“不干不行,那不至于…”
所以,有些话是对的,但是不能说,说出来就错了。《论语》讲:“时然后言。”真正重要的不是话本身的真假对错,而是要讲合时宜的话。
《道德经》讲:“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柔弱胜刚强”“邦利器不可以示人”,道有两面,正面反面,一面强一面弱,我们用哪一面,这个很重要。
当他人处于情绪中,我们该用哪一面?用安抚情绪的一面,用柔弱的一面。因为他回来很生气,他不是要听我们讲对错的,这个时候他只是需要一点鼓励、一点安慰和一点偏爱,我们做这个就已足矣。等他平复下来,自己就会想明白。
所以我们不学习“道”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人说:我这不是实话实说吗?可是“实话”最后伤了一圈儿,身边寸草不生啊。这就是我们不懂“道”的规律,不懂得讲合适宜的话,不会用弱,就出问题了。
人太喜欢论对错、讲是非了,其实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对错的问题,是情绪 。人在情绪里时,听不进任何道理,等对方情绪稳定了,平静了,对错不用我们教,道理他自己就会明白。
沟通,是一门理解人心、契合时机的艺术。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怎么说,这比坚持“正确道理”更为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