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守 “湘味” 焕 “国潮”! 湖南这场研讨会,解锁传统艺术新 “声” 态

更新时间:2025-09-24 09:20  浏览量:2

华声在线9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思佳 通讯员 章琳)今日,“湖南花鼓戏唱腔与民族声乐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研讨会在省艺术研究院举行。

研讨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会上,专家们围绕花鼓戏的音乐特色、教育传承、机制创新、现代表达、理论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花鼓戏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与民族声乐的交融不仅是艺术形式的互补,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与现代转化的重要实践。唯有坚持守正创新、整合多方资源、用好科技与市场双翼,湖南花鼓戏才能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如何以教育链为纽带,锚定产业链需求与文化链使命,激活湖南花鼓戏声腔生命力?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黄新平提出,要在坚守传统中锐意创新,在融合发展中赓续传承,构建“校团协同”体系,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重塑“口传心授+科学训练”的师徒式教学模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花鼓戏等戏曲元素,使花鼓戏声腔在民族声乐的双创中既坚守“湘味”根脉,又焕发“国潮”生机。

“我是妈妈贴身的衣裳,爷爷逛街的手杖……” 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易秒英现场运用花鼓戏颤音演唱代表作《好女儿》,让人直观感受花鼓戏的韵味。她从咬字、气息、共鸣腔、声音、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花鼓戏与民族演唱的共性与区别进行剖析,强调戏与歌相得益彰,互融互补,要通过以字行腔、声情并茂的方式,激发艺术创新动力,让艺术更具时代感、现代感和科学性。

戏曲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分割。“戏曲音乐创作要根据本剧种的声腔风格特点,守正创新,在坚守传统唱腔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的同时,熟悉现代乐器的音色、表现力及演奏技巧。”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一级作曲陈耀认为,湖南花鼓戏应在保持“湘味”本质的基础上,吸收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声和情感表达手法,实现音乐语言的现代转型,让观众更好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情感深度。

“湖南花鼓戏要拓宽受众渠道,利用短视频、直播和音乐综艺等现代传播手段,打造花鼓戏主题展演,吸引不同年龄层粉丝;要鼓励创新实践,支持更多音乐人、作曲家进行跨界融合,尝试将花鼓戏与美声、流行、爵士、蓝调等多种曲风结合;要建立交流平台,多举办类似的研讨会,创造轻松的创作氛围。”青年歌手廖佳琳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湖南花鼓戏发展提出建议。

据介绍,“湖南花鼓戏唱腔与民族声乐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研究工程自启动以来,取得多项实质成果:项目已完成对邹文琴、钟宜淳、陈耀等17位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累计时长约2800分钟,汇编文稿达22万余字;在北京举办研讨会,得到全国知名文艺理论家、湘籍歌唱家、花鼓戏表演家、作曲家等倾力支持,主流媒体报道网络点击量超500万;同步开展了社会征文和专家约稿,共评选出优秀论文15篇。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志勇表示,花鼓戏的创新发展要从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出名家”,大力实施《湖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名家传艺”“教育+科技+艺术”等项目培养新一代花鼓戏领军人才;二是“走对路”,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推动创作,结合AI、数字演艺等技术重塑传统剧目,打造花鼓戏知名IP;三是“增活力”,持续优化院团体制机制,推动花鼓戏与旅游融合,发展艺术欣赏游等新业态,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格局。

本次会议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承办。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