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助力甘肃秦腔传承 濒危剧目《得胜图》重现舞台
更新时间:2025-09-24 10:00 浏览量:2
每日甘肃网9月2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9月22日晚,兰州黄河剧院内,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秦腔甘肃派濒危表演艺术流派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成果汇报演出举行。经过90天的潜心挖掘与刻苦排练,来自全国的45名优秀青年演员成功将濒临失传的秦腔经典《得胜图》及十余出折子戏、技巧片段搬上舞台,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更标志着甘肃省在保护和传承濒危戏曲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古老秦腔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动能。
深挖资料 让沉睡的剧本“活”起来
在演出中,率先亮相的《得胜图》讲述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情节跌宕,人物特色鲜明。舞台上,青年演员们生动呈现了岳飞的英雄气概、岳母的深明大义以及沙场鏖战的壮阔场景,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得胜图》的成功复排,是此次培训项目的核心成果之一。这部剧目曾因传承断层而长期沉寂,此次培训自今年6月25日在定西启动以来,便将“挖掘抢救濒危剧目”置于核心位置,项目组汇聚了国内秦腔研究名家与甘肃派老艺术家,组成强大师资团队,带领学员们深入梳理历史剧本、曲谱等相关资料。通过严谨的学术考证与老一辈艺术家的“口传心授”,学员们逐步掌握了剧本中的唱腔、念白、身段、锣鼓经等核心表演密码,最终带来了立体、生动的舞台演出,真正实现了“让文献中的剧本在舞台上重生”的传承目标。
精准支持 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国家艺术基金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繁荣艺术创作、培养和凝聚艺术人才为重要使命。此次“秦腔甘肃派濒危表演艺术流派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与汇报演出的举行,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效益的再次彰显。基金的支持犹如及时雨,为濒危艺术流派的抢救性保护提供了关键的资金保障。
该项目不仅着眼于单一剧目的恢复,更注重传承体系的构建与青年人才的培养。培训采取了“理论+实践”“课堂+舞台”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90天的集中培训期内,学员们系统学习了秦腔甘肃派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表演精髓,并针对《得胜图》等具体剧目进行了高强度、精细化的排练。这种“为戏找人、为人找戏”的精准培养模式,打造出了一支既有扎实传统功底,又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传承队伍,为甘肃秦腔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核心力量。此次《得胜图》等剧目的成功复排,探索出了一条“挖掘、整理、教学、实践、展演”一体化的非遗活态传承路径,为其他濒危艺术形式的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甘肃经验”。
来源 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