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碰商业,生态遭重创!这场烟花秀太荒唐
更新时间:2025-09-24 10:00 浏览量:2
2025年有个事儿闹得挺凶,国际户外品牌“鸟牌”,跟以炸东西闻名的“炸王”艺术家合作,在世界屋脊搞了场大型烟花秀。
本想艺术、营销两头赚,结果舆论直接炸了锅,俩人都没讨到好。
今天就聊聊这事儿,看看好好的合作咋成了“愚蠢现场”。
“炸王”搞爆破艺术多年,早年间就出过大动静。
1993年在嘉峪关戈壁,他从长城最西端铺了1万米导火线,用600公斤火药搞出《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那会儿环保意识弱,大家只觉得这艺术够先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除了参与“大脚印”烟花设计,还在长城搞了场彩虹烟花秀,当时特意用了不产生明火的芯片烟花,还提前给植被洒水,看得出来有环保意识。
可偏偏鸟巢活动推迟,11点长城灯光关了,电视没转播,这成了他的遗憾,说那道彩虹只留在自己记忆里。
这些年他的作品没少跑全球,广岛“地球也有黑洞”反思战争,内华达原子弹基地批判“蘑菇云世纪”,9・11两周年纽约“移动彩虹”悼念逝者,疫后还跟轩尼诗合作致敬人类勇气。
这些作品让他赢了国际声誉,可心里一直揣着个没实现的梦。
早在1989年,他就画了《升龙》草图,想在塞尚故乡圣维克多山爆破,向西方艺术史“宣告存在”,结果被拒,后来申请日本富士山,也没成。
直到“鸟牌”找过来,他以为“升龙梦”能圆,没承想最后成了烫手山芋。
“鸟牌”和“炸王”合作时,估计都觉得是好点子。
“炸王”说想借“升龙”传递能量与希望,“鸟牌”作为户外品牌,大概想靠艺术提升格调。
可他俩偏偏忽略了,世界屋脊不是随便能“炸”的地方。
首先是生态问题,世界屋脊生态特别脆弱,一点人类活动都可能毁了当地环境。
“炸王”以前在塞纳河、西湖搞爆破,总说用可降解材料、改进火药减污染,可这次在世界屋脊,偏偏把环保这茬忘了,成了大家吐槽的第一个点。
然后是文化尊重问题,世界屋脊周边有独特习俗和信仰,“彩龙、祥云、神山”这些元素,可能跟当地文化对着干,艺术创作本该考虑文化背景,可他俩压根没在意,显得特别傲慢。
还有商业营销的问题,不少人觉得“鸟牌”是拿艺术当幌子搞营销,把假意装真心。
作为户外品牌,本该倡导保护自然,结果搞出破坏生态的事,完全背离户外精神。
网友不买账,说要抵制“户外三宝”,还嘲讽“炸王”从神坛跌下来。
这事儿闹大后,官方也发了声,人民日报说“光道歉没用,得有保护生态的行动”,新华社说这是“商业逻辑和生态伦理的碰撞”,还强调“敬畏自然不是在净土搞行为艺术,得保持谦卑”。
有作家也表态,说“对刻意追效果的艺术创作,得警惕”,这些评价都挺实在,没咋留情面。
按理说,“炸王”搞艺术这么多年,跟各种场合打交道,不该犯这种低级错。
他以前总说注重环保,咋到世界屋脊就掉链子?我觉得一方面是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经验足、不会出事,有点“灯下黑”,另一方面,他对“升龙”太执着,盼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机会,就忽略了风险。
他自己以前也说过,总想着“做门大鞭炮”,以前没出事,这次就放松了警惕。
再看“鸟牌”这边,为啥“炸王”在国外申请多次被拒的项目,跟“鸟牌”合作就成了?这里面有人情因素,“鸟牌”母公司董事长是“炸王”泉州老家的朋友,俩人关系不错。
2011年“炸王”在多哈搞“黑色仪式”,董事长还去了现场,看了“返乡”主题展,里面有泉州运过去的巨石、炸了航线图的渔船,董事长很感慨,觉得“炸王”能被国际认可不容易,后来办公室还放着“炸王”送的作品。
可能就是这层朋友关系,加上董事长对“炸王”的认可,让“鸟牌”合作时少了理性判断。
商业在艺术面前,有时候容易被艺术家光环影响,忽略潜在风险。
这种“鄙视链”加双方成功后的自负,最后就搞出了这场闹剧。
之前有本火书叫《人类愚蠢基本定律》,里面说“愚蠢的人会让别人受害、自己也没好处,跟这种人合作代价大”。
“鸟牌”和“炸王”这事儿,还真符合这定律,“炸王”声誉受影响,“鸟牌”母公司开盘大跌,市值没了不少,彭博社还预测后续利润可能下降,俩人都没捞着好,这不就是“愚蠢合作”嘛。
不过“炸王”也不是只懂炸东西,2017年后他开始研究AI、AR这些新技术,2023年还推出自己的AI模型cAI™,想探索艺术新可能,甚至在《纽约时报》问“AI会不会成独立艺术家”。
本来想,如果他把创造力用在AI艺术上,不是执着炸山,说不定能有更好发展。
现在这事儿算告一段落,但教训挺清楚,艺术家创作不能只追效果,得守生态、文化底线,商业品牌跨界营销不能盲目,得考虑社会影响。
希望以后别再出现“鸟牌”“炸王”这样的相遇,不然又是一场“愚蠢的爆炸”。